翻新时间:2023-08-07
《最后一课》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把预习中的疑问写在小纸条上,在上课前一天交给老师,以便老师进行归纳整理。
2、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小说的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总体感知课文。这篇小说中出现的人物有: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以郝叟为代表的“镇上的人”,普鲁士兵。韩麦尔是主要人物,小弗郎士是在全篇小说中起“穿针引线”作用的重要人物。从情节结构来看,这篇小说可分为课前、上课、下课三个部分,也可分为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四个部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教学这篇小说,特别要启发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小说开头写普鲁士兵在操练和两年来一直有坏消息,暗示了时代背景,交代了社会环境。上课开始时韩麦尔先生说:“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这就把社会环境更明朗地交代出来了。
3、在深入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机地穿插讨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和教者精心设计的问题,并注意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如细读第11段后讨论:① 韩麦尔先生的讲话中用了两个“最后”,你觉得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讨论后明确:前一个“最后”,表现了他沉痛而愤慨的心情;后一个“最后”,提出了希望“用心学习”的原因,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② 韩麦尔先生讲话的态度是“又柔和又严肃”,对谁柔和?为什么严肃?讨论后明确:韩麦尔先生对孩子们充满了爱,所以态度“柔和”,但宣布的是一个十分沉痛的重大消息,所以又很“严肃”。指导学生朗读:以沉痛愤慨的语气,柔和而又严肃地读韩麦尔先生的话,把重音放在“最后一次……德语……明天……最后一堂……多多用心”。
4、师生合作,进行课堂小结,完成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5、读完这篇小说,同学们会有许多想法:是不是小说没有写完呢?为什么小说写到这儿就结束了呢?先让学生明确:小说写到这里结束,正是为读者留下了无穷的联想,从而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然后启发学生设想小弗郎士上完了最后一课,在回家途中再看到上学路上看到的景物(包括操练和布告牌)时的感受,以“回家的路上”为题,续写《最后一课》。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狂想
- 学习生活
- 渴望
- 寂寞
- 生活的日子
- 下棋
- 体育运动
- 朋友
- 风雨中的万寿菊
- 感受初三
-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 怀念童年是的伙伴
- 幸福
- 隐私
- 忧丝
- 我自轻盈我自香
- 中国乡村社会的“孝道衰落”
- 吴教授的梦想人生
- 20世纪80年代整党中否定“文革”的教育
- 春秋战国的另类文化阵营
- 李大钊对《论自由》的误读
- 在雷同中突围
- 轨迹(组诗)
- 直男宜家(四)
- 尊严与孤独(八章)
- 好作家的内心注定是孤独的
- 愿所有的美好都成风
- W君与创业狂潮
- 大海捞针与有难度的写作
- 可疑的批评家
-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导学案
- 2010年中考文言文知识点专项练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 中考语文必读名著《鲁滨孙漂流记》相关练习
- 2010年中考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记承天寺夜游》
- 2010年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峡》
-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秋水》学案
- 2010年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陋室铭》
-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捕蛇者说》导学案
- 2010年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爱莲说》
- 初三语文期末试卷得分点分析报告
-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鱼我所欲也》学案
- 2010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曹刿论战》
- 2010年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桃花源记》
- 2010年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论语十则》
- 初中(1-6册)古诗文中的成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