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2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豪迈情怀和伟大精神。
2、理解和领悟比喻中蕴涵的哲理、洋溢的感情。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感悟雄健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领会比喻哲理,感悟雄健精神。
【教学重点】
一、导入
1、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在黄河之滨写下了一首回肠荡气的壮丽的史诗。中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与骄傲。正因为此,有一些人,我们应当永远怀念,是他们赋予了共和国新生;有一些话语,我们应当永远铭记。正如郁达夫所说: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历史记住了李大钊,人民记住了李大钊。那么大家了解李大钊吗?(板书:李大钊)
2、学生介绍李大钊,教师补充:
李大钊,河北乐亭人,1907年入天津政法专门学校学习,1913年去日本,就学于早稻田大学,1916年回国,任北京《晨报》主笔,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日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对我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3、介绍文章背景: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五四运动”以后,虽然封建社会被推翻了,然而军阀混战又开始了,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崇尚的自由民主并没有实现。他们有爱国的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的叹息,彷徨。然而李大钊等革命先驱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全身心的投入到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中,同时,李大钊在这篇文章中激励人们不要为眼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要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救民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
(板书: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二、整体感知
1、读题:如果向别人介绍我国身处险境,同时我们的国民雄健两种情况时,应怎样读?(都重读)如果激励自己的同胞在困难面前挺起胸膛应怎样读?(后重读)并让学生齐读一遍标题。
2、提问:接下来我们齐读课文,那么这样一篇激励人的文章,应怎样读?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愉快的植树节
- 记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
- 游玩桂林山水
- 竞选
- 孙小圣到此一游
- 运动会
- 鹦鹉
- 石榴
- 西瓜
- 美丽的早晨
- 假如我有一支神笔
- 我的外公
- 榕树盆景
- 假如我是一只小鸟
- 赞美老师的歌
- 三条丝路在兰州交会
- 新常态下的“十三五”规划
- 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管理刍议
- 让纵容环境破坏者也付出应有代价
- 销售管理工作中对销售人员的有效激励措施分析
- “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盘点
- 历史定格中的长安天山路网
- 依法治国要抓好“关键少数”
- 创新自动化科学与技术是建设创新型陕西的核心
- 基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及实现的探讨
- 黄河“金三角”与甘南陇南道
- 立足检察培训,做尊崇宪法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 浅议“云会计”在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
- 陕西、甘肃、新疆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比较优势与建议
- 新常态下“十三五”规划新思维
- 23《蟋蟀的住宅》
- 21《一件运动衫》
- 12《草原》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13《威尼斯的小艇》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11《地震中的父与子》
- 20《少年闰土》
- 25《珍珠鸟》
- 4《迷人的张家界》
- 5《挑山工》
- 15《狼牙山五壮士》
- 14《三峡之秋》
- 24《海豚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