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血泪和仇恨谱写的歌──《松花江上》
翻新时间:2023-08-04
用血泪和仇恨谱写的歌──《松花江上》
《松花江上》是一首在抗日战争期间广为流传的歌。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抵抗,从而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东北沦亡后,东北人民离乡背井,到处流浪,而此时,《松花江上》这首歌曲,就唱出了他们的思乡之情: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这首歌曲的作者是作曲家张寒晖。在“九·一八”事变前后,他随东北流亡学生到了西安当教员。在那段漫长岁月里,他忍受着疾病和贫困的折磨,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为抗日救亡运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当时与东北军朝夕相处的张寒晖,深切地感受到他们这种怀念故乡的情绪,于是编写了一个宣传抗日的街头剧,《松花江上》就是这个街头剧里的一首插曲。这首歌唱出了3000万东北同胞的悲惨遭遇和思乡之情,尤其是唱到“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时,更是让人心酸不已。同时,这首歌也愤怒地控诉了蒋介石丧权辱国的“不抵抗”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这首歌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传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成为了亿万人高唱的战歌,鼓舞了人民抗击日寇收复失地的战斗热情。
时过30余年,《松花江上》仍在国内外流传。1979年9月,美籍知名作家聂华苓和她的丈夫在美国衣阿华州举办“中国周末”聚会,邀请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和旅美的中国作家到一起团聚。会议结束时,大家一齐合唱了这首至今难以忘怀的《松花江上》,流露出炎黄子孙强烈的乡土观念和民族感情。
《松花江上》具有感人的魅力与顽强的艺术生命,它是一首用血泪和仇恨谱写的歌。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想家
- 爱我家乡
- 特殊的手机铃声
- 后花园
- 生活中的收获
- 敬爱的老师
- 母爱
- 给自己的信
- 我的见解
- 珍爱生命,安全自救
- 小乌龟
-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 反对邪教,崇尚科学
- 甲流,你真毒
- 花
- 蟠龙采油厂四级成本管理描述
- 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探究
- 深圳炽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物流配送系统的改进研究
- 桌面安全系统助力石化企业计算机终端管理
- ERP环境下的财务管理
- 运用COSO理论加强海关财务内控建设
-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现状及效果
- 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化建设
- 烟草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路径选择
- 权责发生制在我国高校会计中的应用
- 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 政府科技孵化器投融资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 基于物联网和虚拟化在宁夏水利数据中心应用系统部署
- 中小企业会计失真问题及其治理
-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困境及对策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 《哪座房子最漂亮》课文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 《爷爷和小树》教学实录
- 《爷爷和小树》教学实录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 《爷爷和小树》片断赏析
- 《爷爷和小树》课文
- 《爷爷和小树》教材理解
- 《静夜思》教材理解
- 《爷爷和小树》片断赏析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 《静夜思》教材理解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