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30
《斑羚飞渡》问题探究
1、斑羚没有姓名,这只斑羚,那只斑羚,是怎样说清楚的?
作者注意分类起了名目,又给个体起了名目,有了这些名目,就便于叙述了。分类的名目有“老年斑羚”“公斑羚”“母斑羚“年轻斑羚”“小斑羚”等,个体的名目有“镰刀头羊”“一只半大的斑羚“灰黑色母斑羚”等,有了这些名目,故事才叙述得清清楚楚。这一点看似小事,其实在写作上很重要。
2、文中详细描述了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试用自己的话加以复述。
把握重点,抓住主要动词复述:
半大斑羚朝前(飞奔),同时,老年斑羚“也快速(起跑),到悬崖边缘,半大斑羚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年斑羚(紧跟)在后面,头一(钩),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半大斑羚在老斑羚背上(猛蹬)一下,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也再度(升高),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而老斑羚则笔直(坠落)山崖。
表现斑羚智慧、勇气和牺牲精神,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3、镰刀头羊选择什么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
镰刀头羊带着胜利的骄傲从容赴死“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句中的“灿烂”,不只是指那道彩虹,更是象征镰刀头羊行为和精神的闪光。
4、如何看待文章等3语段老斑羚自蹈死地的行为?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这只老斑羚是被逼伤心崖后第一只“跳涧”的老斑羚,作者这一安排,写出了老斑羚以牺牲自己告诫它的同伴,这样做是自蹈死地。“扑通”的落水声过了好一会儿才传来,可见山涧的深度;这一声“扑通”好像是那头老斑羚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警告后面的同伴不要冒险硬跳,从而可以看出老斑羚的献身精神。这样安排,在思想方面,初步表现了老斑羚的自我牺牲精神;情节上,有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
5、本文题目是“斑羚飞渡”,描写对象是斑羚,但文中却穿插了几处“我”的想法和反应。如第9段写试跳成功的过程,就有“我吃了一惊……否则绝对不可能跳到对面那座山崖上去。”第11段写“快速飞渡”的场面中有“心想……”等文字。这些文字删去了,也并不影响“斑羚”形象的塑造,你说对吗?
仅从情节结构的角度来看,确实如此,删去那两处文字,情节会更“紧凑”些。但是,从形象塑造、思想表达、构思技巧等角度来看,删去后,将大大影响其表达效果。
这两处穿插文字抒发了作者对老斑羚的敬佩赞叹之情,这也恰恰是课文的主旨。所以,文中这些写“我”的想法或反应的侧面描写或非正面交待性的文字,很有重要,不宜删去。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三独”比赛
- 游白鹤发电厂
- 校园的早晨
- 买书
- 她是谁
- 榆树
- 发生在公共汽车上的故事
- 拔河比赛
- 家庭运动会
- 学溜冰
- 梦
- 我给妈妈洗一次脚
- 寻找春天
- 如果
- 找春天
- 加快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 制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 全面履行检察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 论城市群众文化和城市文明
- 两种可调螺旋桨静平衡检验方法对比
- 海警舰艇雾中航行应注意的问题
- 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快乐地学
- 试论电信企业品牌强化与竞争力的提升
- 论主体性体育教学在体育课堂教学实施中的应用
- 浅谈如何提高政务微博的影响力
- 中小企业市场营销问题和对策研究
- 中日贸易合作展望分析
- 对农广播在家电下乡广告市场上的创新
- 对亚投行说“不”,日本还能挺多久?
- 青岛研发国内首个海上生命自动搜救系统
- (习作训练)《缩写课文》
- 1《海上日出》
- 17《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 2《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
- (选学课文)《钓虾与放牛》
- 16《我盼春天的荠菜》
- 1《给老师的一封信》
- 18《小珊迪》
- 21《清平乐 村居》
- (习作训练)《我爱家乡的_____》
- 22《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
- 2《夕照》
- (选学课文)《竹笠》
- 3《日新月异的电视机》
- (习作训练)《汗水换来的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