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7
高考作文:强化时代感寓理于事
时代感是指代表社会发展主流,关乎社会兴衰和民族、国家、人类共同利益,引领人们积极向上,符合新潮流的精神、意识或感受。简言之,就是指当今社会发生的有着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英雄模范、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奥运会等。
今年高考作文全国Ⅰ卷、四川卷、陕西卷、江西卷等,是以当年的大事件话题为作文题的。这几个高考作文命题都有着“事件的共知性”、“立意的共识性”和“真情的共鸣性”等特点。综观考生作文,在思想深度、谋篇布局、语言表述等方面差异较大,而这又是时代感强的材料作文写作水平高低的分水岭。因此,在高考作文得分5要素的要求下,培养学生深度挖掘材料新意,选材、组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应该成为作文教学的重点。
洞察材料,提取新意
以全国Ⅰ卷为例,虽然审题难度不大,但要写好它仍需深度挖掘。如果没有新思想、新见解,人云亦云,自然会显得平庸。从全国Ⅰ卷作文材料内容表面来看,有诸多立意,整理归纳,无外乎“时间”“生命”“人性”“团结”“支援”“互助”“奉献”几个角度,据此立意诚然是对的。但透过字面看字里,生发开去,从现实中不尽如人意的遗憾处来思考,结合这次抗震救灾所涌现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可立意为:爱心无国界,人要担当责任;地可震,心不可撼;人祸胜于天灾,90后是享乐自私的一代吗?等等,这样的立意恐怕能够更胜一筹。
精心选材,寓理于事
在材料的选取上,以总书记、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解放军不带枪支进入灾区,教师为学生开启生命之门,新闻媒体及时报道等事实,与其他国家的灾情发生进行对比分析,一样灾难两样情,这样立意更为坚实,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歌颂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情怀,如台湾同胞捐款捐物,海外华人义演捐助,明星赶赴灾区慰问;或针对媒体过分追踪报道的“可乐男孩”“灯光女孩”“敬礼娃娃”等现象,论述不要制造“灾难童星”的道理;或就地震中岿然不动的刘汉希望小学,论证只有杜绝“豆腐渣”工程,才能希望永在的观点等。总之,在写作中,按照熟悉的生活“细节”和“感悟”这两个标准去佐证自己的见解,不生搬硬套例子,而要使所举的例子和引发出来的观点水乳交融。举例不宜太多,可在文章的第二三段举三四个例子,最好能形成对比,点面结合。另外,举例应当生动、真实,尽量简洁。
开展必要的作文训练
针对时代感强的材料作文,要想不落入平庸之列,就要在立意新、构思妙、感情真、语言活上下功夫。记叙文应多训练穿插回放式、对比映照式的写作方法;议论文主体部分应着眼于横列式、纵贯式、递进式的写作方法训练,以使内容丰富,说理有力度。论证手法注重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以增加语言的活力,使观点更加鲜明。文体宜以议论散文训练为主,使行文放得开、收得拢,灵活自如。这种构思既能应对高考所需,使行文脉络清晰,又可杜绝假大空的“新八股”文风。
“新八股”文章表现为段落杂乱无章,分论点后即引用例子,缺乏针对性的分析,论点和例子之间过于分离,结尾处本该放在一起的话却往往一句一段,语言贫乏,而这样的分段却没有任何意义。
采撷精粹富有哲理的语言
语文学科中的作文是以“语言”为载体,或阐述某一个观点,或说明某一个道理,或再现某一个场景,或抒发某一种情感,它运用的是想象、推理和论证等手法,它需要的是“驾驭语言”的能力。
所以,面对一则既揪心又感人,既让人泪流满面又让人众志成城的“灾难”材料,考生不能仅仅是感人情节的复述,也不能只是动人故事的再现,而是要运用掷地有声的语言感染他人,发诸真情,把语言这个思想的外衣整饰得漂亮些。要做到这一点,平日里要多留心经典名句,多强化排比、仿句功夫的训练,多领会练字炼句、平中见奇的妙处。长此以往,一定能够文有意蕴,言之有物。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四季(诗歌)
- 我的手机
- 田园一游
- 一次激烈的足球赛
- 谁不说咱家乡好
- 读《军旗飘飘》有感
- 改选班长
- 羊寨桃花园一游
- 难忘的一次生日
- 我喜欢
- 妈妈,谢谢您
- “天书奇谈”,谢谢你
- 说“成功”
- 秋天的树叶
- 感恩信
- 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 信息化技术对高校档案管理的影响
- 高校后勤档案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分析
- 浅谈网络环境下新闻档案的创新与管理
- 如何做好档案使用中的保密措施
- 牛神之食:侗族黑色糯米饭的象征文化初探
- 略论中国传统节日的衰落原因
- 建筑设计行业档案管理方式方法研究
- 2008―2013年《档案法》研究期刊论文统计分析
- 对宁城南山根神秘刻文骨牌的初次解读
- 关于宗教考古的几点思考
- 略论高校毕业生学籍档案管理
- 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与相关法规研究
- 电子档案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 浅析高校电子文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我们的手》课文
-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 《花之咏》教学设计
-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 《一双手》教学设计
- 《一双手》课文
- 《花之咏》教学设计
- 《花之咏》教学设计
- 《游园不值》教学札记
- 《手上的皮肤》教学设计
- 《一双手》教学设计
- 《花之咏》课文
- 《花之咏》教学设计
- 《我们的手》教学设计
- 《我们的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