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名句名篇”复习摭谈

“名句名篇”复习摭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18

“名句名篇”复习摭谈

“名句名篇”的默写堪称语文能力的“硬功夫”,一招一式都是那么逼真切实,马虎不得。要想在此考点上得分,就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平时夯实基础,背诵要烂熟于心

名句名篇的默写要想准确无误,背诵是前提,烂熟是基础。在诵读达到基本背诵的程度时,不要就此止步,而要继续背诵,有意识地让它“过量”一下,以提高文字信息对大脑的刺激强化,强化识记内容,加深理解程度,以达到烂熟于心。常见的记忆方法有:

1. 归类记忆法。就是将有关名句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如:按作品的年代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按作者分李白的名句、杜甫的名句、苏轼的名句等。还可以把表现爱国情感的归为一类,把富有人生哲理的归为一类,把相思怀人的归为一类等。

2. 比较记忆法。就是把内容相同或相反的放在一起比较记忆。如把王籍的采用“以动衬静”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与王维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比较记忆。

3. 联想记忆法。运用相关相似联想的方法记忆,记起来会更丰富。如:由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绿”的炼字,想到“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的炼字。

4. 辨析记忆法。读一些音同音近的字要辨析记忆,分清是哪个字。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中的“鹜”与“骛”和“子”与“籽”要辨清。

二、明确题型特点,做到有的放矢

名句名篇默写一般都在第二卷中考查,一般是一个大题下设几个小题,或二选一,或三选二,或四选三,或六选四。考查形式也有所变化。过去考查形式多为单一型试题,即给出上句或下句,要求考生默写出空缺的语句。现在多为提示型试题或提问型试题。即通过提示性语言,引出所填名句,或采用提问的方式结合理解课文来默写回答。如:2005年高考有几卷采用提示型设题,把名句默写和作者结合考查。如:(湖北卷)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送我至剡溪”;王维《 》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 ”。还有几卷采用提问型来考查,把名句考查与课文理解相结合。如:(福建卷)根据下面的问题,用课文原文回答。①在《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认为,父母应该怎样爱子女?答: .②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什么?答: .

考查范围是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主要是课内名篇,兼及课外。从考试的选材来看,多是先秦和唐宋的作品,其他时代较少。从体裁来看,多是近体诗和诸子散文。

三、关注重点句子,要求会背会写

在平时学习中应该抓住一些名篇,关注一些重要的句子。一般说,“常见的名句名篇”主要指在中国历来被公认的一流作家一流作品中的名句名言,特别是仍流传于当今各种文学出版物和人们口头的那些名言名句。具体可有以下几类:

1. 具有哲理意蕴,发人深省的句子。有些语句富含哲理,意味深长,能开发智慧,提升思维。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些句子揭示深刻道理,有极强的教育意义,要重点记忆。

2. 具有劝诫、警示作用的句子。有些句子具有很高的劝诫警示作用,常作格言来教育人,要重点记忆。如:“满招损,谦得益”“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3. 概括力强,已演化为成语的句子。成语的来源很广泛,有一个来源就是从诗文词句中演化而来的。如:“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满城风雨近黄昏”“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已演化为“一叶知秋”“满城风雨”“抱薪救火”。

4. 一些融情入景的句子。古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留下许多胜炙人口的句子。我们要重点记忆。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杨柳岸晓风残月”。

5. 一些对举句。对举句是指上下句内容相反或相对的句子,多是对偶句,也是历年高考常考的热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村”“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6. 为历代名家、批评家所称引的句子。有些句子很有生命力,常被名家、文学史家、文学批评家所称颂、引用,也要重点记忆。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四、力求“形”“义”兼备,准确背诵默写

一些同学虽然会背,但一旦落实到个别字句时,就拿不准了。如:把“落霞与孤鹜齐飞”中的“鹜”写成“骛”,把“为有源头活水来”中的“为”写成“唯”。

所以默写名句名篇时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 记住生僻字难写字。有些文质兼美的句子,由于有一两个生僻字、难写字,往往成为我们的失分点。如:“群山万壑赴荆门”“一尊还酹江月”。其中“壑”和“酹”就算是生僻字,比较难写,很容易多一笔或少一笔。复习中要强化记忆。

2. 区分音近字。有些字的读音有时相同或相近,稍不留神就容易写成别字,复习时也要特别注意。如:“别有幽愁暗恨生”“心忧炭*愿天寒”“一年一度秋风劲”,其中“幽”“愿”“劲”容易与音近字“忧”“怨”“尽”混淆。其实这三组音近字意义不同,只要联系语境,就可以区别开来。如:“幽”意思是“隐藏的”,而“忧”是忧伤之意。

3. 分清形近字。形近字在名句名篇中屡见不鲜,再加上这些读音又大多相近,对考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因此在答题时更应注意。如:“积毁销骨”“无边落木萧萧下”,其中“销”容易写成形近的“消”,“萧”容易写成形近的“箫”。

4. 留心语句顺序。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有些同学不注意常把语句的顺序写颠倒也不得分。如:“文章和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稍不注意就可能把“歌诗”写成“诗歌”,把“多情自古”写成“自古多情”。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梦的边境线
天依然是天,地依然是地
天冷了……
感受亲情
狂侃世界杯
我的生活我做主
宿命的伤感
当消息传来时
它让我明白了“家”
种在心田上的蒲公英
心中的那一丝牵挂
锄草事件
天堂
走近清玄
灯下
网络文学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影响
论泰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与互补
群众合唱对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一点感想
浅谈古代少数民族改汉姓
自媒体视阈下网络谣言传播特征及消解路径探析
浅析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论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统一
恩施土家族傩面具的传播
办学理念在校园文化中的具体体现
汉代石刻造型艺术特征浅析
科幻文学依然色彩斑斓
农家 农事 农趣(组诗)
美国高校科研机制探究及启示
浅析建国初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爱国卫生运动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默写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对联
2010年中考议论复习:中考作文思路指导
中考一轮复习2010年作文热点素材集锦(10)
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150个成语
初中课件,教案和试题汇总(更新中)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试题分类详解汇总
中考一轮复习2010年作文热点素材集锦(12)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广告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
2010年中考一轮复习:中考语文记叙文结尾法
2010年中考古诗词默写训练
2010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哲理散文篇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
2010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怎样阅读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