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31
浅析《核舟记》独到的语言特色
《核舟记》的作者魏学伸虽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大名人,但《核舟记》却是作者的大名作。因为,《核舟记》不但以仅仅400的字数囊括了那精巧玲珑的小小工艺品──核舟上的所有内容,而且,《核舟记》的语言还像它自身的工艺技巧一样精美,它400多年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它以经久不衰的文学价值入选传统的中学课文。
单单《核舟记》的语言就独到难得。笔者根据古诗文教改体验,认为导学本课时,可在学习字词后,从本文语言描写入手,以逐步地使学生整体感知这篇课文,从而培养学生的文言语体感。但是,要启发和指导好学生对本文语言的掌握,教者首先必须从如下两方面去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1、课文体现了核舟这一事物与语言的精确美。核舟作为古代雕刻的艺术精品,它离不开雕刻家的精雕细琢,《核舟记》语言的精确说明离不开作家的细微观察和妙手偶得,才使本文达到雕刻的精确与语言精确的完美统一。如果没有极佳的核舟素材,再高妙的作家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本文第二段只用80来字就清楚而准确地交待了核舟的形体大小、舱、窗、雕栏、刻字等五项内容。作者的文字稍不简洁,就不是80字能说清的,又因核舟的工艺是微型的,所以用词稍一马虎就可能欠准确,如二段中的“约”“有奇”“许”“旁开”“右刻”“左刻”和三段中的“卷端”“卷末”“微侧”等语词都准得恰好其分,却又十分精练,使读者一看就清晰明白。
2、形象鲜明美。核舟这一“奇巧”的工艺品所塑造的每个形象之所以能鲜明而突出地表现在读者面前,那就是作者能依托核舟这一事物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再结合合于情理的逻辑思维,使核舟上的事理逻辑与作者的语言逻辑完美统一,才如实生动地再现了苏、黄、佛印及舟子共五人各不相同的身分、志趣爱好、各为所事及细微动作,使他们各自的形象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在读者面前,如写鲁直“若有所语”,佛印的神情“与苏黄不属”,舟子中的“居右者”“若啸呼状”,“居左者”“若听茶声然”,所刻之字“细若文足,色画了了”。这些语句不仅使核舟上的人物在读者面前形象鲜明,而且使核舟上的事物在读者面前具体生动。与其说是对核舟人事的说明,不如说是描写。《核舟记》的语言看似古朴、实则精彩,特别是“珠可历历数也”一句使人感到那颗颗念珠历历在目,让人叫绝。核舟上,苏东坡《赤壁赋》的主题和意境也自然领会在读者心中。
上述所道之美就是通过富有特色的语言来实现的,它既表现出一个时代民间雕刻艺术的精妙绝伦和核舟上一代文豪的闲情逸趣,又表现出古代船工的生活习性和纯朴的热情,同时表现出作者的诗情画意。这不但使核舟成为一道朴素而精巧的人文景观,更使《核舟记》将这一人文景观创造性地给予丰富和发展,成为古代人文的佳作。《核舟记》从对核舟这一“奇巧”雕刻的事物解说上说是一篇小品说明文;从对生动而形象的语言描绘来说,它因极强的文学性又不失为一篇精美的历史散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五泉山
- 锦城小学
- 家乡
- 游天坛
- 登长城
- 下雪啦
- 参观黑龙江省博物馆
- 游桂林
- 留差洲水上公园
- 美丽的校园
- 雾
- 请到我的家乡来
- 看大海
- 三月
- 美丽的家乡小河
- 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
- 山区公路勘测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及分析
- 市政给排水工程预算与施工管理的分析
- 试论党群工作如何与企业管理相结合
- 市政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初探
-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 浅议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风险管理
- 试论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与控制方法
- 市政工程排水管道质量控制方案及防治解析
- 市政给排水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探讨
- 市政路桥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浅析
- 试论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措施
- 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及对策论述
- 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及对策分析
- 如何提高热工控制仪表抗干扰能力
- 《马说》课文背景知识
- 《马说》教学设计3
- 唐宋八大家
- 韩愈及其教育思想
- 《马说》背景资料
- 与“马”有关的诗句
- 黄生借书说
- 韩愈名句
- 《马说》教学设计4
- 韩愈的散文分析
- 《马说》教学设计1
- 《马说》教学设计5
- 《马说》教学设计2
-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
- 《马说》教学实录及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