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2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1
【学习目的】
1、熟读成诵,把握字词。
2、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3、联系生活,理解提升。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教学设计】
一、理想社会,交流引读
同学们,我们看了桃花源记中的安乐生活,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呢?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⑴ 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⑵ 学生仿读并注意文中停顿:
① 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② “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
③ “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
④ “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⑤ 末句是全文结论,要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⑶ 学生朗读并试着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⑴ 大道之行也:施行
⑵ 选贤与能:通“举”
⑶ 讲信修睦:培养
⑷ 故人不独亲其亲:独,单独。亲,以…为亲
⑸ 矜:guān 老而无妻的人
⑹ 皆有所养:供养
⑺ 男有分:fèn职分,指职业
⑻ 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⑼ 不必藏于己:私藏
⑽ 谋闭而不兴:发生
⑾ 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3、理一理:全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总领全文。
第二层: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第三层:总结全文。
4、议一议: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天下为公:天下是公有的(天下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
(这几个概念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
三、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1、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
⑴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⑵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⑶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3、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闻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它源于“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世”。
四、体验反思,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联系伊拉克目前硝烟四起的局势,今天你又是如何认识“大同”社会的?你觉得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早日实现大同?
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今天我们更要加强国防建设,以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2、课外延伸:
⑴ 背诵默写课文。
⑵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游南京
- 我爱妈妈
- 我家的“爱心小天使”
- 狐狸和乌鸦后传
- 没有尾巴的鲁鲁
- 芙蓉树
- 我学会了学英语
- 晚霞
- 文章的四种风味
- 我该长大了
- 梦
- 教训
- 成长中的一件事
- 春姑娘来了
- 成长的快乐与烦恼-你好
- 电驱动膜技术处理对苯二甲酸(PTA)生产废水工程的应用
- 如何建立基于胜任素质的绩效管理
- 论雇佣关系的法律定位
- 住宅小区地下车库的结构设计
- 加强消防施工单位监督工作的探讨
- XML技术在飞行数据处理服务中的应用
- 探讨公路建设中路基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
- 浅谈房屋建筑施工方案安全评价
- 工业节能减排压力增大 环保产业迎机遇
- 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模式(PLM)探讨
- 公路路基加固技术的应用研究
- 论企业医疗保险体系的变革
- 吃红肉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 快乐需要分享
- 浅析对城市绿化植物种类及作用的探讨
- 给孩子放飞想象的翅膀——《假如》教学一得
-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 三年级上册语文生字组词11-17课
- 小学生日记作文的实践与思考
- 读写结合,双向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 友爱在体验中升华——教《去年的树》有感
- 有一种使命叫责任
- 爱,是一首动人的诗
- 抓住时机巧评价激发潜能促发展
- 点燃创新火花,培养创新能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三年级上册语文生字组词1-10课
- 《舟过安仁》写作背景分析
- 走进诗意课堂——由《游园不值》想开去
- 语文课改经验总结——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 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