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8
《春望》教学设计
【教学要点】
1、朗读;
2、赏析;
3、探究;
4、拓展。
【教学难点】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情感。
【教学方法】
活动性阅读教学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作者简介;
2、回忆以前学过的杜甫的诗歌;
3、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长安城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而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二、赏析活动(读懂诗意、品味诗情)
1、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2、学生质疑,领悟全诗内容(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
三、探究活动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2、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的意思?
课本的注解是:“感时花溅泪”──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恨别鸟惊心”──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其实在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为:由于为国事而感到伤心,为离别而感到遗憾,所以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四、朗读活动(读出诗韵)
1、给学生2分钟左右,自由朗读;
2、老师范读;
3、学生试读;
4、由男生和女生分联交错齐读全诗;
5、集体朗读。
五、拓展活动
比较阅读──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怎样的心情?
2、《春望》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诗,虽然一悲一喜,然而所表达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样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1、以“家书抵万金”为话题说几句话,你想说些什么?
2、根据老师教的赏析诗歌方法,自选一首你最喜欢的写景抒情诗进行赏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科技小队活动
- 愉快的暑假
- 买空调引起的风波
- 体验过生日
- 别出心裁的海滩拾贝
- 抄袭
- 周伯伯来我家
- 考试之后
- 叔叔结婚了
- 捉鱼
- 一张心爱的照片
- 记一次家务活
- 第一次骑自行车
- 老鹰捉小鸡
- 有趣的一堂课——烧纸船
- 关于高校学生社团学生干部应加强团队情商建设
- 关于列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论
- 浅谈全纳教育观视野下的性别教育
- 师范格局调整后教师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 美国学校规模小型化:政策、研究与实践
- 高校女性/性别课程对于中学性别教育的启示
- 关于新型幼儿性别教育的几点思考
- 谈教师劳动与教育效率问题
- 加强组织领导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 关于体现学生专业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初探
- 浅谈大学生性别教育的缺失及对策思考
-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公共课的兴趣
- 阅读课堂教学运用语境策略的话语设计
- 论青少年性别教育的重要性
-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优化高校育人环境
- 读《金色的鱼钩》后感
- 读《金色的鱼钩》有感
- 读《金色的鱼钩》有感
- 读《金色的鱼钩》有感
- 缩写《金色的鱼钩》
- 读《金色的鱼钩》有感
- 缩写《金色的鱼钩》
-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 读《金色的鱼钩》有感
- 读《金色的鱼钩》后感
- 读《金色的鱼钩》有感
- 读《金色的鱼钩》有感
- 读《金色的鱼钩》有感
- 《金色的鱼钩》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