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自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1862)之中。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19世纪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从苦恼的报名到开心的学习
野炊
写给日本首相的一封信
童年趣事
秋天的使者——树叶
在叔叔家做客
同桌
我的外公和外婆
读书伴我成长
家乡的小河----生活因你而美
喜怒哀乐的军训
家乡的小河
我的好朋友张婷
日记
我的家乡
论利益型特权
中国行政决策责任追究的制度困局分析
“实践转向”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正义观
高校共青团干部学习力的培养思考
首届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完美收官
地方政府网络问政平台建设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高校党建工作如何与群众路线活动相结合
微博语境下的中国网络公共领域探析
行动派公益梦
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
大气污染区域合作治理模式研究
关于新时期高校团建工作的四点思考
新世纪以来中国行政伦理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文化资源和路径选择
《狼牙山五壮士》片断赏析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练习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词句教学
《狼牙山五壮士》片断赏析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片断赏析
《狼牙山五壮士》片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