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郭沫若生平资料

郭沫若生平资料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4

郭沫若生平资料

郭沫若(1892~1978)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乳名文豹,学名开贞,号尚武,沫若是笔名。笔名还有麦克昂、杜衍、易坎人、l0余个。

4岁半入家塾读书。

1907年秋考入嘉定府中学堂。

1910年插入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翌年转入岗山第六高等学校。

1918年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科,并开始写新诗。

1921年回国,与郁达夫、成仿吾等人发起成立文学团体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后又去日本。

1923年毕业于九洲帝国大学,回上海后弃医从文。

1924年翻译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

1926年应邀去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认识毛泽东,应邀去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在毛泽东、周思来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建议下,参加了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攻占武昌后任总政治部副主任。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时担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兼宣传委员会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在南下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南下部队被敌人打散后,10月由香港到达上海。

1928年2月在党组织帮助下再次东渡日本。在艰苦条件下,从事甲骨文、金文、易经研究和文学创作及翻译等。

1937年7月以后回到国内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在上海、广州创办《救亡日报》。第二次国共合。作后,出任政治部第三厅厅长。

1941年以后,恢复了创作生活,1943年夏起,集中精力从事先秦诸子思想研究。

1946年5月,由重庆至上海。1947年10月由上海到香港。1948年11月,由香港秘密乘轮船赴东北解放区。1949年2月由沈阳达北平(今北京),7月被选为全国文联主席。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全国文联第二、三届主席、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等职。在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均被选为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51年荣获“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

1978年3月抱病参加全国科学大会,发表了著名演讲《科学的春天》临逝世前半月,还向全国文联扩大会议作了书面发言《衷心的祝愿》。6月12日逝世。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著的著名学者。中国思想文化史方面的主要著作有《甲骨文字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殷周青铜器铭研究》、《两周金文辞大系》、《金文丛考》、《卜辞通纂》、《古代铭刻汇考》、《古代铭刻汇考续编》、《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殷契粹编》、《先秦天道观之发展》、《屈原研究》、《石鼓文研究》、《十批判书》、《青铜时代》、《历史人物》、《奴隶制时代》、《管子集校》。此外,还有诗歌、戏剧、小说、散文、杂文、随笔及各类翻译作品,以及散见于各报刊的论文。郭沫若对中国哲学研究的独特贡献是:早在1928年在日本从对殷代甲骨文字和殷、周两代的青铜器铭文研究入手,写出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首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之先河,论证了中国社会也曾存在奴隶制,证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普遍真理同样符合中国的历史实际。《青铜器时代》和《十批制书》是对先秦“社会的机构和它的转变,以及转变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理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轮廓。对先秦诸子的哲学、政治、伦理等各方面的思想及其源流和演变进行了探讨。《奴隶制时代》等著作提出了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分期在春秋,战国之交的见解,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此外,还有一些涉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见解,散见于其他文史著作中。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九十九分的心情
吹气球比赛
给老师的一封信
我的家乡
夏雨
我的课余生活
美丽的蝴蝶兰
祖国在我心中
端午节
年夜饭
套圈圈
我的课余生活
小雨滴
我爱您,亲爱的妈妈!
月球安家
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途径
高层建筑水暖施工技术管理
播音主持即兴素质浅析
土建项目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与管理措施
浅谈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PLC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
探究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研究
建筑施工中的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方案分析
LTE TDD与FDD制式技术对比与融合组网策略分析
GPS技术在现代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基于顾客体验的绿色酒店发展策略探索
无线门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人教第九册《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人教第十册《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
人教第十册《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小语九册“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人教第十册《养花》教学设计
人教第十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人教第九册《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人教第十册《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人教第十册《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人教第十册《白杨》教学设计
人教第十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人教第九册《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设计
人教第九册《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人教第十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教学设计
人教第十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