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海燕》写作背景

《海燕》写作背景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13

《海燕》写作背景

《海燕》写于1901年,当时,欧洲的工业危机波及俄国,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勃兴起。高尔基1901年2月19日从故乡尼日尼·诺夫戈罗德来到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特别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政府的演说。3月4日,几千名大学生和工人为抗议沙皇政府把183名大学生送去当兵,在彼得堡喀山广场举行示威,遭到残酷镇压,有些人被打死,许多人受了伤。高尔基参加了这次示威,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极为愤慨。3月12日他回到故乡后,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和参加示威的感受,写成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小说先投寄莫斯科《信使报》,后又投寄彼得堡的《生活》杂志。愚蠢的审查官禁止发表这篇小说,却认为它的尾声是一篇写景的文字。这样,《海燕》就被作为一篇独立的作品在《生活》杂志1901年4月号上发表了出来。《海燕》一经发表,便在俄国大地上产生巨大反响,它被革命者用胶印和手抄等方式广为传播,一时间成为最受欢迎、最富有宣传性和号召力的诗传单。

据斯维尔德洛夫夫人的回忆录《斯维尔德洛夫》所载:由于《海燕》这首散文诗句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沙皇政府才认识到高尔基的危险性,于是不经审讯就决定把他放逐到库尔斯产克去。1901年11月7日那天,尼日尼·诺夫戈罗德的人们很早就把火车站挤满了,为高尔基送行。高尔基刚到来,人群中就爆发了“高尔基万岁”、“打倒专制制度”、“消来黑暗势力”的呼声。示威者时而高唱革命歌曲,时而朗诵《海燕》,一位演说者大声说道:“高尔基被放逐了,原因是他说出了真理并揭露我们生活中可怕的事情。他有一件武器──他的笔,一种力量──他那在自由发表意见时所表示的思想……我们要用示威来表示我们是怎样地喜爱高尔基”。示威结束时,一位大学生激动地高呼;“暴君将要死亡,而伟大的有力的自由的人民将要兴起!”

戈宝权同志根据《高尔基全集》翻译,编入本书时,由译者作了修改。《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海燕之歌》。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历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高尔基是笔名。

《海燕》发表后,立即引起广大读者注意,成为进行革命宣传斗争的有力武器。列宁非常喜欢这首革命诗歌。他在1906年写的《在暴风雨来临之前》一文中,曾经引用这篇作品,并且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作结束语。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成功的法则
作文:有一种爱叫做放弃
我和父亲的战争
当回忆成为过去
I love you这句话真正嘅含意
永远的思念
雨中的时光,永远的回忆
为别人喝彩
袁崇焕,明朝最后的救命稻草
作文:感觉
曼联屠杀之战创造四大纪录
我们这一代
秋天的童话
“四感”秋
看客
谈当今书坛丑书现象
从《三里湾》看赵树理创作的“问题小说论”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越狱》字幕翻译研究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概念隐喻解读
西方文学中的复仇主题
韩秀央,你听过这首歌吗
嗜血的狂欢
龟的一生 2014年1期
挪威的国王
从霍米·巴巴的“间质空间”解读《耻》
我的老师 2014年2期
电视民生新闻的特性现状与其未来发展方向探析
关于“以风定产”的探讨
冷暖自知 2014年1期
可笑可叹的神侃雷句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设计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设计
《一件运动衫》教学设计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实录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设计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桥》教学设计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设计
《孔明智退司马懿》课堂实录及听课有感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设计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