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整体把握
关于罗布泊,《辞海》上是这样说的:
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古称蒲海、盐泽、洛普池、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若羌县东北部。孔雀河从北面注入。呈葫芦形,面积300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68米。由于河流改道及上游灌溉引水,湖水逐渐枯浅和干涸。沿岸盐泽广布。
这一资料有助于我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标题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说,罗布泊本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这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这篇报告文学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罗布泊今昔对比,令人痛惜,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令人遗憾。全文的思路大体是这样的。开头是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亡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要比较具体地把握课文内容,可以做一份内容提要,就下面几个问题画出要点。
──今日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沙漠”“神秘”。
──过去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绿洲”“仙湖”。
──罗布泊为什么消亡?关键词是“改道”“四盲”。
──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关键词是“青海湖”“月牙泉”。
全文充满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环境的破坏而痛惜,为人们的盲目性造成的悲剧而痛惜。
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是课文的基本理念。课文又涉及西部大开发战略问题,用历史的教训,说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作者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叙述事实、列举数据都真实可靠。但是报告文学不同于调查研究报告,是富有文学性的。即使引用史书,引用前人著作,也注重形象的描绘,让人回到遥远的过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形象地描写了今日罗布泊,特别是对枯死的胡杨林的描绘,对罗布泊荒漠的描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写得形象鲜明,情境凸现,饱含痛惜之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红代表什么
- 美丽的人民广场
- 我爱故乡的砀山梨
- 争吵
- 窗外的早晨
- 未来世界
- 可爱的小乌龟
- 参观青秀山
- 水竹
- 我的同桌
- 春游
- 母亲
- 小树
- 妈妈的爱
- 妈妈的爱
- 中小企业市场营销问题和对策研究
- 试论电信企业品牌强化与竞争力的提升
- 加快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 制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 论主体性体育教学在体育课堂教学实施中的应用
- 论城市群众文化和城市文明
- 中日贸易合作展望分析
- 海警舰艇雾中航行应注意的问题
- 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快乐地学
- 对农广播在家电下乡广告市场上的创新
- 对亚投行说“不”,日本还能挺多久?
- 两种可调螺旋桨静平衡检验方法对比
- 全面履行检察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 青岛研发国内首个海上生命自动搜救系统
- 浅谈如何提高政务微博的影响力
- 8《南泥湾开荒》
- 7《落花生》
- 23《徐增巧破巫术》
- (习作训练)《写启事》
- (听说训练)《新鲜事》
- 5《葛洲坝工地的夜景》
- 16《读书要有计划》
- 8《吊灯和鲨鱼》
- 《练习二》
- 《习作2·难忘的______赛》
- (选学课文)《玛丽亚的心愿》
- 9《夏明翰英勇就义》
- 15《装满昆虫的衣袋》
- 25《黄鹤楼送别》
- 19《赤壁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