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4
【前言】
语文的元素何其多兮,语文的内涵何其博兮。
一堂语文课,在执教者眼里,总希望它能最大限度地承载语文学科的元素和内涵,而一篇精美的,久经历史洗礼的语文课文,无疑又为这一课堂理想提供了多种的可能和方向。
《云南的歌会》就是这样一篇内涵丰厚的美文。
手捧这样的一篇美文,该从哪个角度去解读品味呢?我选择了“风俗文化”,用“风俗文化”作为课堂的切入口,用“风俗文化”统领、涵盖、贯穿全课,用“风俗文化”激发课堂的语文情趣,就将这作为本堂课最核心的一项设计。
【教学目标】
1、发掘文本,让学生充分感受云南歌舞民族的文化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热情。
2、学习本文进行场景描写时,点面结合、烘托渲染的写作手法。
3、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感受、自主探究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浓郁的歌舞民族文化的氛围中,体验语文的情趣,增长语文的素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从文章对“云南的歌会”的描述中,感受云南歌舞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树立热爱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
2、难点在于让学生认识文章点面结合、烘托渲染的写法。
【教学构想】
1、从以上设置的目标可看出,本堂课学生感受的东西可能比认知的东西要多。那么本堂课究竟想要收获些什么呢?那就是民族文化的迷人魅力和语文课堂的人文情趣,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文化情趣的浸润中得以潜移默化。而这正是本堂课所要努力追求的。
2、用语文活动贯穿语文的课堂,让学生在环环相扣的语文活动中,感受文本,品味语文,以体现“动感课堂”的理念。
【教学过程】
一、第一板块 引入“文化”
1、师生话谈“民族标志”。
2、师生欣赏视频,由“民族标志”猜测“民族名称”。
3、师生走进云南,引出课题。
二、第二板块 品味“文化”
1、读一读,整体感受云南的天地给你的第一印象。请以一个游客的身份表达你的第一感受。
2、想一想,云南的大地上,处处都有歌声,作者对歌声的描绘也是贯穿文章始终,可是我们并不觉得重复,厌烦,相反,我们却觉得一路下来新鲜不断,稀奇不断,这原因何在呢?
3、品一品,云南的妹子怎么样?
赏一赏,云南的风光属第几?
悟一悟,云南的妹子、云南的风光与云南的歌会有什么联系?
三、第三板块 演绎“文化”
1、能有这一趟美丽的文化之旅、风情游,得感谢文化大师沈从文,简介沈从文。
2、请同学们也来做一回文化使者,根据课文内容,以一位导游的身份介绍一下你的旅游产品:“云南风情X日游”;模拟一位当地“赶马小子”或“赶马小女孩”,展示一下美妙异常的“云南风情”。
四、第四板块 比较探究“文化”
1、对比课文第⑤段内容与港台演唱会的视频。
2、出示探究话题:
⑴ 对比云南的歌会与港台的演唱会,二者有什么异同点?
⑵ 面对某个明星火热的演唱会和古老的云南歌会,你能为云南的歌会说几句公道话吗?
五、第五板块 课外搜寻“文化”
课外多一点留心,加一点留意,我们的身边就有不少的文化现象,关注它们,热爱它们,发掘它们,正是点点滴滴的它们,才积淀成了奔流五千年不息的华夏文明。
【板书设计】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美丽的云南
山野对歌──人物美 (点)
山路漫歌──风光美 (渲染)
村寨会歌──场面美 (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轮椅女孩
- 我需要
- 妈妈,我爱您!
- 祖国,让我亲亲你
- 明天,让你看蓝天
- 新学期的打算
- 我心中的黄河
- 我懂你,妈妈!
- 狐假虎威续写
- 姑娘江的变化
- 秋天的爱
- 愉快的秋游
- 春节
- 爱的浓郁
- 感谢
- 《窦娥冤》中的若干程序问题
- 论手机垃圾短信的法律规制
- 论行政诉讼级别管辖
- 贵州省物流业发展现状SWOT―PEST分析
- 关于我国先行调解制度的思辨
- 网络游戏版权侵权问题探析
- 个体投资者心理对中国房产泡沫形成的影响
- 基于电商环境下商品退货的闭环供应链管理研究
- 我国钨精矿价格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辨析
- 中国古代法律史中的“三道”探略
- 本案应如何定性
- 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分析
- 论我国专利权滥用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 农村土地流转之规模化经营探讨
-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 《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设计
- 《我们的民族小学》练习设计
- 《金色的草地》说课设计
- 《我们的民族小学》练习设计
-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
-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 《我们的民族小学》相关知识
- 《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
-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 《金色的草地》教学实录
-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 《金色的草地》课文
-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