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3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3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8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端午的鸭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本单元是民俗单元,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在欣赏民俗风情画中感受日常生活蕴涵的无穷乐趣。《端午的鸭蛋》一文,汪曾祺先生写鸭蛋、叙民俗、谈文化,在平实的生活中发现诗意的美,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行文闲适自由,语言雅俗共赏,趣味盎然。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够理解和欣赏一般的文学作品,对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和积累。但对于作者汪曾祺及其语言特点不是特别了解;缺乏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受西洋和港台文化影响较多。恰当适时的进行民俗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设想】

学习本文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以识对联、话民俗为切入点导,立足文本,进行品读活动。朗读训练和品味语言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欣赏范读让学生整体的感知文本,设计合作探究及体验感悟的环节,通过体味读、重点句子品读等多角度的朗读,让学生于平淡自然的语言中品味文章的韵味和情致,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突破教学难点。在拓展迁移环节中引导学生深刻反思,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设计理念】

1、重视朗读和默读,使学生在自主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2、语文学习是学生个性化的体验过程,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3、适当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语文是开放的学科,语文的外延是生活,教师利用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大课堂容量;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整理的有关信息,体味自主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⑵ 学会搜集资料,简要讲述见闻,有条理地发表见解。

2、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以合作探究和体验感悟的方式,让学生于平淡自然的语言中品味文章的韵味和情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民俗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学生对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

加强朗读和品味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于平淡自然的语言中品味文章的韵味和情致。

【教具准备】

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搜集整理有关作者及其散文特点的资料、端午节的资料,制作课件。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划出疑难之处,提问题。(课前汇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识对联、话民俗情境导入

(屏幕显示)

1、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请同学们说出下列古诗中分别表示的民间传统节令是什么?我们这里在过节时有哪些习惯?

(此环节借助多媒体,通过创设情境,由古诗引出民俗,引出端午吃粽子的话题,再从食文化的角度,自然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今天学习的这篇回忆性文章是关于端午节的。请同学介绍有关作者的情况。你们知道散文大家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哪些习俗吗?他为什么偏偏要挑选鸭蛋来写呢?学习这篇风俗小品文《端午的鸭蛋》,你就会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些许的滋味。

(学生交流有关作者的资料,屏幕出图片、简介。进入对文本的学习)

二、聆听美文、整体感知

听课文配乐朗读正音(结合课前预习),思考题:(屏幕显示)

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本文题目是“端午的鸭蛋”,可是为何要从端午的风俗写起?思考文章开头一段和最后一段是怎么连接起来的?

2、概括各段大意,理清文章思路。

(设计这个环节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搜索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初步感知文本,理清文章结构,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屏幕显示)

端午的风俗──和外地一样的风俗──家乡独特的风俗──十二红──鸭蛋──双黄鸭蛋──鸭蛋的特点──挂鸭蛋络子──挑鸭蛋──吃鸭蛋──鸭蛋壳──装萤火虫──囊萤映雪的故事

端午的风俗(铺垫背景)

结构闲适自由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前两个部分的统一)

三、合作探究、领悟感情

根据学生课前预习提出的质疑问题,教师有选择的整理探究题。(屏幕展示)

1、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值得作家大写特写呢?

2、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风俗活动给孩子带来的乐趣?对家乡的鸭蛋情有独钟,充满了怎样的感情?作者对这种很小的事情津津乐道,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本文结构上闲适自由,学生预习时会有疑惑,教师课前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内容的先后确定问题的序列,制定目标,组织学生进行可控性讨论探究,随时调节教学行为。当然课堂上学生自然生成的问题和思维的亮点,更应随机点拨和鼓励,让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培养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

作者行文如流水,自然而然中流露独特的感受。浓墨重彩地描绘“端午”的气氛,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合理的背景,写“端午的鸭蛋”自然水到渠成。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对逝去的风俗的怀念。汪曾祺的文章在结构上的闲适自由,语言也别有特色,下面我们重点探究他的语言艺术,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除夕之夜
过大年
他是小偷
奇妙的冰雪世界
外公
蚂蚁的力量
当试卷发下来时
神奇的圆柏
记一次劳动
节日的人民广场
秋游
跳大绳比赛
你家烧水用什么
小兔——“多莉皇后”
科技中介组织在白洋淀科技城建设中的作用
西方媒体视角下体育与媒体再现
伊利强化“市场第一”地位 引领乳业发展新趋势
呼伦贝尔农牧区金融创新途径探索
信托业获“顶层设计”政策红利 半数可上市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西北地区物流发展水平分析
河北省经济型酒店发展策略
城市文脉延续城市的记忆
保定承接园区科技服务软环境建设实力提升策略
西安市经济低碳化发展路径探析
华夏基金赚钱能力大增62% 成功卫冕“赚钱王”
不同土地储备开发模式下地价与房价相关研究
中国的“假货经济”
河南省修武县旅游业SWOT分析
张家口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我也是普通一兵》教学设计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天鹅的故事》:品之有味 读之有情
习作1·写一两件老师关心帮助、教育自己的事
《心愿》教学设计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语文实践课
《心愿》教学设计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
《天鹅的故事》教学设计
《天鹅的故事》教材赏析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练习一》教学设计
《可爱的草塘》讲读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