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送东阳马生序》赏析
孔子说过:“君子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宋濂可谓遵循圣贤之说而身体力行。这是我读后的一个深刻感受。
宋濂写这篇文章时已经69岁了。作为一个德高望重的大儒,宋濂给一个同乡的小青年写文章,多说些教训的话谁也不会认为过分。但本文主要不是以教训的口吻写出,而是回忆自己求学时的艰辛,从而勉励马生奋发学习。宋濂回忆的内容是十分生动的。家贫,买不起书,只好借。借书要讲信用,到期必还。于是,只好抄录,容日后细读。求师更加艰辛,须跑百里之遥,向“先达”“执经叩问”。古人讲究“师道尊严”,不像今天提倡“师生是朋友”。宋濂必须恭恭敬敬小心翼翼地请教老师,甚至连说话的语调,脸上的表情都要格外注意。否则,“先达”认为“孺子不可教”,你就永远失去了求教的机会。我们不提倡这种师生关系,我们认为师生间应融洽些,谈笑风生,未尝不可,甚至可以开开玩笑。但应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作为学生,你要想从老师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没有谦虚好学的态度是不行的。古今中外,许多成功者就是以一颗虔诚之心打动了师长而尽得其传。有的中学生认为今天不需要宋濂这套迂腐之论了,其实不然,宋濂讲的道理,今天仍有意义。
我们最受感动的是宋濂“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句话了。人一生中最难忘的是艰难困苦的折磨。宋濂以其名臣重弼的身份回顾少时求学艰辛,其心中必定感慨万千。我们佩服宋濂的心态。人,生活中常遇到不平衡,尤其是同学、同事之间。别人吃得好,穿得好,花钱如流水;而自己节衣缩食,囊中羞涩,这种强烈反差对一个人的心理考验是十分严峻的。谁能在这种考验中经受得住,谁就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有的人,把持不住自己,走向另一条路了。
当今的中学生,比吃比穿之风甚盛。有的中学生月消费抵得上一个普通职工的月工资收入。非名牌不吃,非名牌不穿。比宋濂的“同舍生”强多了。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没有宋濂式的人物?有。他们像宋濂一样,埋头学习,刻苦勤奋,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考入大学;有的还有所发明创造。
文章现身说法,对比鲜明,语言朴实,描述生动,毫无矫揉造作之嫌,处处表现出一位长者的厚道。“余幼时即嗜学”,既平实又生动,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亲切感人。“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意蕴绵长,回味不绝。整篇文章,浑然天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参观烈士纪念馆
- 参观跳蚤市场
- 感谢恩师
- 他——何晓宇
- 美丽的春天
- 一期黑板报——背后的故事
- 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
- 等我也长大了
- 给妈妈的一信
- 我感谢的人
- 镜子里的我
- 文明——只差一步
- 这是长大了吗?
- 妈妈和我
- 相遇无缘
- 王磊:“居不安”而突破
- 让“旅行”充满故事
- 大宋餐饮:三店一体的新餐饮凿空之举
- 回归理性,2015年微商八大趋势及问题
- 好微商,不卖产品,只卖信息!
- 夫子:微营销的窍门
- 透视河南互联网金融
- P2P,如何乱象求生?
- 新三板火爆背后的“危”和“机”
- 小而美的创业故事给人鼓励等
- 野蛮生长的微商,会成就下一个淘宝吗?
- 马金权:杜康就做河南人的营销
- 投资界的下一个春天
- “自媒体就是意见领袖”
- 杜康要以机会的眼光思考发展的问题
- 《酸的和甜的》词句教学
- 《称赞》教学设计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 《称赞》教学实录
- 《酸的和甜的》教学札记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 《酸的和甜的》教学实录
- 《称赞》教学设计
- 《称赞》教学设计
- 《酸的和甜的》课文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 《称赞》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