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县)任太守。其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守外郡已历时五载,而在齐州做官的弟弟苏辙(字子由)又长达七年未能晤面。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负,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中秋之夜,他喝酒赏月,直到天亮。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不禁怀念起不在身边的弟弟苏辙。这首词就是他为赏月思念亲人而作。
词的上片把酒问青天而产生的奇思遐想。句句不离赏月,而又没有一句正面描写月色,只从作者对月亮的奇思遐想下笔。这就不落窠臼,写出了新鲜的意境,表现了作者特有的艺术才能。词的正文开头两句劈空而来,先写饮酒赏月,还通过对青天的询问,把思路引向了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明月从何时就有了?不知天上的神仙世界,按照他们的历法,今晚属于哪一年的中秋?原来,他的询问,事出有因。他由赏月而幻想离开尘世,飞到月宫的琼楼玉宇中去。又因不堪月宫的孤寂清寒而依恋人间,于是在月光下翩然起舞,这时他陶然自乐,因而想到,飞上冷清的天宫,哪里有人间这样的乐趣呢。他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人间,自我战胜了出世之念。
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和胞弟的离愁别绪。词人由赏月而怨月:月亮,你对我们不该有什么过不去的地方吧,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别离之时圆呢?这岂不是加深了人们的离愁吗?最后从月有阴晴圆缺种种变化联想到人世的悲欢离合。人生在世,悲欢离合总是难免的,月亮运行,阴晴圆缺乃自然规律。这样,作者以旷达的态度否定了离愁别绪。“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千古名句表达了对人生的美好祝愿。
前人盛赞“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这样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这首词从总体看,作者在和明月对话中既展现了奇思遐想,同时又透露出哲理的光辉,这样,它和一般中秋词孤立地吟风弄月迥然而异。(二)这首词以月起,以月终,结构天然,无雕刻斧凿之痕迹。(三)这首词,就句式看,上下片中字数相等的句子多至五对(五言的三对,六言的两对)。另外,措词也很讲究,使读者读起来节奏铿锵,音律和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画眉鸟
- 我家兔子的三大趣闻
- 瑶家美味烟熏腊肉
- 忆梧桐
- 奥运会吉祥物
- 漂亮MM
- 我爱小狗
- 我的小闹钟
- 江华珍珠椒
- 荔枝
- 琥珀
- 我喜欢的含笑树
- 热带鱼——蓝黑帮主
- 沙漠中的绿色生灵
- “二点儿”给我的启示
- 大唐文人皆入蜀
- 照片中的1915
- 李惠堂与中国足球的“黄金时代”
- 旧金山之春:100年前的世博会
- 天开成都:从天意到民意
- 画说明治维新
- 伦敦运河:黄金水路的前世今生
- 盛会中的服饰
- 省外创业职工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 播种者 从李冰到文翁
- 黑暗中散发的光芒 陈寅恪在成都
- 风起华西坝
- 成都,诗圣的选择
- 陈岱孙:中国经济学一代宗师
- 仁宣之治与仁宣之死
- 西师版《丑小鸭》教案之六
- 《村居》教学的新模式
- 《用音序查字法识字》教学设计之一
- 《虫鸟歌》教案之一
- 《过生日》教案之一
- 《有故事的成语》说课稿之一
- 《姓氏谣》教案之一
- 《等我也长了胡子》教案之一
- 《池上》教案之二
- 《紫色风铃》教案之二
- 《紫色风铃》教案之一
- 《等我也长了胡子》教案之二
- 《有故事的成语》教案之一
- 《有故事的成语》教案之三
- 《有故事的成语》教案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