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6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6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名言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欣赏本文的立意美、语言美、结构美;朗读并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同“教学目标”前两项。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课前布置学习预习:

1、泛读课文及阅读提示与全部注释。

2、阅读背诵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板书岳阳楼上的一副对联: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问:范希文是谁?“后乐先忧”是什么意思?以此引出本课。

二、阅读理解

1、学生试读课文(亦可教师范读)。

2、正音:

谪( )守 霪( )雨 樯( )倾楫( )摧

薄暮冥冥( ) 忧谗( )畏讥 岸芷( )汀兰

宠辱偕( )忘 浩浩汤汤( ) 阴风怒号( )

嗟( )夫

3、学生提问。

4、师生讨论,释疑。

5、学生朗读课文。

6、指导学生逐段阅读以至熟读全文。

7、限时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生朗读或背诵

二、学生质疑

三、教师归纳几个基本问题,展开讨论,释疑

1、怎样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2、上述警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与文章中各段具体内容是如何联系的?

3、本文的结构和语言有何特色?

四、比较分析

问:本文与杜甫诗《登岳阳楼》都是以岳阳楼为题材的,它们的内容、结构有何异同?

提示:两篇都写了岳阳楼周围的景色,也都用了借景抒怀的方法。两篇的开头都交代写作原因:《登》是慕名登临而作,《记》是应约有感而发。两篇中间都是写景。《登》:“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魄宏大,意境广阔。《记》中的“衔远山,吞长江”也有着同样的气势。不过《记》在写阴雨、睛明景色时,情景相生;而《登》诗三联写自身经历“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与次联写景没有直接联系,两篇最后都抒怀,但《记》是在与前文的“悲”“喜”之情对比中提出了“先忧后乐”的主张,显示了作者志趣的高远;《登》诗是由自己的遭遇联想到吐蕃入境,边境不宁,百姓遭战乱而流离。“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同样于“忧时伤乱”中见其忧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所以,可以说范仲淹与杜甫这两位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诗、文),大致相同的结构(述因──写景──抒怀),写同一对象(岳阳楼),表达了大致相同的思想境界(与民同忧乐)。

五、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写作特点

六、检查背诵全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爸爸
买菜
我成功了
永恒的绿
我的父亲
游丽江古城
我的爸爸
一件开心的事
我的妈妈
秋游
我的奶奶
热闹的农贸市场
家乡的变化
一件后悔的事
小草
中国移动公司的实习报告
2016年环卫工人入党申请书
酒店管理实习报告
人民法院实习报告
大学生物业公司实习报告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实习报告
毕业前夕实习报告
计算机实习报告
对外贸易公司实习报告
医院参观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组9个部分)
测控专业实习报告
大三暑期实习报告
物业公司实习报告
下岗职工再就业心态调查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德里达:翻译与解构
从《道连·葛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面具论
焦点与争鸣:当代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悲怆于思考间――关于张汝伦的《莱茵哲影》
詹姆逊与中国后现代理论的缘起
《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的两个方向
德里达与解构批评的启示:重新思考
“宗教大法官”与巴赫金的诗学问题
从心理学的发展看弗洛伊德的文艺创作观
想象催生的神话——巴赫金狂欢理论质疑
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歌的误读
虚拟论的游戏理论:从斯宾塞到谷鲁斯和弗洛伊德
西方现代美学话语转换的四个方面
现代性的多元之维
从“全能的神”到“完整的人”——席勒的审美现代性批判
《梅花魂》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梅花魂》教学设计
体会文章重点句的含义──《桂花雨》教学案例
《梅花魂》教学设计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梅花魂》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梅花魂》教学设计
撞击心灵的一课──《桂花雨》教学案例
《梅花魂》教学设计
《梅花魂》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梅花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