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12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并尝试背诵课文。
2、识记文言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3、能找出过渡性的词句,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
2、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多媒体出示词句练习:
1、解释词义:
⑴ 乃重修岳阳楼
⑵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⑶ 予观夫巴陵胜状
⑷ 此则后阳楼之大观也
⑸ 前人之述备矣
⑹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⑺ 若夫霪雨霏霏
⑻ 薄暮冥冥
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⑽ 至若春和景明
⑾ 而或长烟一空
⑿ 宠辱偕忘
⒀ 或异二者之为
⒁ 是进亦忧,退亦忧
2、翻译:
⑴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⑵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⑶ 微斯人,吾谁与归?
⑷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精心导入
1、以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导入课文。
2、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三、解难答疑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2、请学生说说预习感受。
3、学生质疑,小组讨论后,教师点拨明确。
4、学生自由朗读刚才自己有疑难的语句,进一步疏通句意。
四、研读分析
本文做到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高度融合,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请同学们找出对应的语段或语句。
2、第一节的“谪守”与第二节的哪个词对应?他们被“谪”后的心情会怎样?
明确:“谪守”与“迁客”对应。
3、第二节中有一个过渡句,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迁客”之“情”的描写,请找出来,读一读。
明确:过渡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异”,那么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会有不同呢?
明确:“物”“异”而“情”“异”:阴冷险恶──悲;春光明媚──喜。
5、“古仁人”的“览物之情”又怎样呢?他们是怎样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呢?那么,他们以什么为“喜”,又以什么为“忧”呢?
明确:“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以“天下”为“忧”,以“天下”为“乐”。
6、作者把“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作比,其用意是什么?
明确:既是自勉,更是劝慰友人。
7、另外,本文能做到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高度融合,还得益于几个关键性词语的恰当地配合使用,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明确:“观夫──然则──若夫──则有……者矣──至若──则有……者矣──嗟夫──然则──噫”这些标志性词语的运用,使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教师小结:全文先以叙事带出写景,然后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最后由情抒议,点明全文主旨。做到了情、景、议的高度融合。
板书:(多媒体显示)
迁客骚人 谪 古仁人
以“阴”悲,以“晴”喜 “览物之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即景抒情) (由情入议)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课文,进一步体会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五、尝试背诵全文
1、教师指导背诵:
⑴ 全文结构:叙事──写景──即景生情──议论抒怀
⑵ 抓住关键词句:
谪守──观夫──然则──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则有……者矣──至若──则有 ……者矣──嗟夫──然则──噫
2、学生尝试背诵。
六、教师小结
同学们,《岳阳楼记》这篇文章,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赏析,去探究,比如还有文中的对偶句,凝练优美的四字句等等,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常读常新。阅读这样的文章,会旷达我们的心胸,照亮我们的灵魂。
七、布置作业
1、熟练地背诵全文。
2、仿照课文3、4两段,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即景抒情的文章(可以尝试用文言文创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秋游
- 雪花
- 纳闷
- 美丽的中山公园
- 保护视力从我做起
- 环保
- 接妈妈
- 雪
- 救花
- 摘柿子
- 杨老师笑了
- 中秋节
- 我向雷锋学习
- 日记
- 一只小鸟
- 浅谈存款保险条例制度对银行以及储户的影响
- 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工厂”的探索研究
- 开远市灵芝湖景区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 基于淘宝电子商务平台的服装品牌的现状及原创品牌发展
- 张家川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 百利威物流的发展对策研究
- 浅析我国慈善组织会计监督问题
- 浅析当下我国网络营销所存在的问题
- 浅谈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提升对策
- 浅析中小微企业挂牌新三板的益处
- 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下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制定
- 浅谈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 新股发行核准制和注册制优缺点分析
-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的一些思考
- 鞍钢降本增效的路径选择
- 《乡愁》教学设计1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4
- 《脚踏一方土·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1
- 两河流域──古代人类文明的摇篮
- 关于诗歌的常识
- 《脚踏一方土·综合性学习·写作》活动设计
- 戴望舒的诗
-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3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整体把握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3
-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2
- 《外国诗两首》难句解析
- 《乡愁》教学设计
- 朦胧诗简介
-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