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一
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磕、弧、袅、肆、虐、皑”6个生字。
2.情感与态度:体验感受课文表达的追求幸福、赞美友爱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与态度。
3.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自主阅读理解,依据个人的感受朗读表达。
课程重难点:体验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感情,培养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与态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程资源:课件
课程时数:一课时
课程理念:
以感受为基础,引领自主读书,强化感染与体验,注重心灵感悟。
统整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情境,尊重独特的见解和感受,升华情感。
课程实施:
一、导入
1、谈话,提出欣赏要求: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春天的风光?(出示课件)
2、学生交流各自感受。
3、导入新课。
二、精读《触摸春天》
(一)自由读书,提炼感受
1、导读: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边读边思考:读到哪儿你的心里怦然一动,产生了一种感受?你就划出有关的语句,在旁边画一个“!”,并用一个或几个词写下你的感受。
2、辅导:划出有关语句后,在内心里想一想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可以把心里的感受读出声来。(学生自主读书)
3、组内交流。把你心中的感动之处读给小组内的小伙伴听。
(二)全班交流,深入体验
依据发言指导学生深入体验情感:
方案一:体验惊讶
(1)哪些语句让你惊讶?读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练习把惊讶的感觉读出来。
(3)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个人感受。(比较读、指名读、比赛读)
方案二:体验幸福
(1)哪些语句让你感到幸福、甜蜜?(你从以上语句中除了感受到惊讶以外,你有没有感受到幸福、甜蜜?)学生阅读有关语句,谈心中的体验。(课件出示:“蝴蝶在安静的手指间扑腾……叙述着飞翔的概念。”)
激发想象,语言激发情感:赶快把你心中的幸福和甜蜜送给你小组内的同伴,读给他们听吧!
(2)(体验酸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
请你们在音乐声中深入地感受、体验。你认为怎样读能表达自己的感情就怎样读!(自由朗读)
(3)合作朗读,再次体验。
(三)抒发感悟
1、启发: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或感悟?
2、书写感悟。(学生在音乐声中书写)
3、交流,展示几位学生的感悟。
4、小结。
三、略读《种植春天》
(一)交流
你们已经初读了童话故事《种植春天》,谈谈心中的感受吧,你心中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说。(为什么农夫看到了五彩斑斓的春天,而国王却永远也得不到春天呢?)学生讨论交流。
(二)表达
1、哪些语句最令你感动?学生交流。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验感受。
(三)升华
1、激发情感:像农夫那样把善良、友爱的种子撒播在别人心田的人,才会收获情感,永驻春天。
2、产生共鸣:我们的生活中或我们读过的书中就有许多种植春天的人或事。请你回忆一下,说一说。
四、作业: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将怎样书写自己的春天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爷爷
- 给哥哥的一封信
- 我学会了滑冰车
- 我的弟弟
- 我的名字
- 表叔
- 书迷爸爸
- 我的表弟
- 我的弟弟
- 我的爸爸
- 一个喜爱车的我
- 小小的我
- 我的妈妈
- 万能爸爸
- 爸爸生气的时候
- 试析高职院校以“文”化人的实践与探索
- 生态批评:文学现代性的深入
- 新时期文学的粮食情结
- 浅谈余光中诗歌的乡土意识
- 浅谈理性的史诗——黑格尔与美国现代文学
- 试析课题的中小学教学研究联盟建设策略
- 浅析德国职业教育与后现代教育观
- 简论英美教师在职培训模式及其对我国教师培训的启示
- 重读萧红:论漂泊者的生命体验与慷慨悲歌
- 浅析自组织理论视角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 米兰·昆德拉小说与“新写实"小说叙事姿态的比较研究
- 试论古代文论的现代性转换
- 浅论在探究中学习理论
- 试析《雨王汉德森》与贝娄的犹太文化意识
- 试析对法学专业综合性模拟实训的几点思考
- 《凡卡》词语解释
- 《凡卡》重点问题解析
- 《凡卡》佳句赏析
- 《凡卡》句式变化
- 《凡卡》重难点精析
- 《凡卡》中的细节
- 《凡卡》词语造句
- 《凡卡》写作特点
- 《凡卡》写法提示
- 《凡卡》课文题解
- 《凡卡》教材分析
- 《凡卡》例题解析
- 《凡卡》课文内容分析
- 《凡卡》分段段意
- 《凡卡》课文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