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8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细致的观察生活,准确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2、品味课文清新自然、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游览时欢愉的心情,熟读成诵。
3、学习细致的观察生活,准确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积累文言词汇。
2、欣赏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设想】
1、这是自读课文,作为写景小品,它精短饶有趣味,宜让学生反复吟咏,力争在课内熟读成诵,然后讨论仿写。
2、课堂教学力求“激趣”,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生动、活泼、有效地学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教平台、《满井游记》教学软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简介作者,学生默读阅读提示第一段,教师出示教学目标
二、自读理解
1、学生朗读课文,力求理解文意。
2、检查学生理解能力,自学能力。教师读课文,学生口译。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受文章清新自然的语言。
三、自读欣赏
1、播放有关《满井游记》的风景片段。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认真观看,用心体味。
2、教师指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②:“这是一篇清新的写景小品。生动的表达了一个‘城居者’一冬都‘局促一室之内’,而今返回自然‘若脱笼之鸽’的欢快心情。写景层次分明,比喻贴切。”在理解、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欣赏。
学生边议边读边背,教师归纳。
(尽量由学生讲,教师只作必要引导)
3、第一段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城中飞沙走砾,为下文正面记游作准备,有对比的作用。)
4、第二段逐句读来,怎样表达记游的次序?
(第一句“廿二日……至满井”:点明所游之地。第二句“高柳……脱笼之鹄”:以堤柳、润土、旷野衬托心胸的舒畅。“若脱笼之鹄”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三句“于时……出于匣也”;写春水。“晶晶然……”作比喻,更见水的明澈。第四句“山峦……之始掠也”:写春山,细致地写山被雪洗之美,用“如倩女……始掠也”作比喻,形象化地描写春山的形色两美。第五句写春柳、春苗两景,笔墨不多,既显示燕地春色,又见观察之细。第六、七句,写游人,男男女女,有动有静,声色兼备,形态各异。第八句,运用了借代写鱼鸟,描绘出神态。第九句,议论句,强调燕郊“未始无春”,与第一段对照。)
5、出示篇章结构图。(使用 powerpoint 幻灯软件)
若脱笼之鹄
春 水 总 静
春 山 |
满井早春图 春 柳 分
春 苗 |
游人、鱼鸟 总 动
未始 无春
6、学生朗读第二段,体会作者当时欢愉的心情。
7、再次播放有关《满井游记》的风景片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8、学生尝试背诵第二段。
四、自读深化
1、教师指导学生看阅读提示③:“学习细致的观察生活、准确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朱自清的《春》,引出“绘春图”,与“满井早春图”作比较。(使用 powerpoint 幻灯软件显示)
若脱笼之鹄 山水太阳
春 水 总 静 春 草
春 山 | 春 花 绘春图
满井早春图 春 柳 分 春 风
春 苗 | 春 雨
游人、鱼鸟 总 动 迎 春
未始 无春 颂 春
教师小结:同样是写春,虽然所写的景物不同,但写景时都注意到了抓住事物特征,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景物描写,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仿写练习:《姚中的早晨》。
⑴ 仿照两篇文章的结构,出示《姚中的早晨》结构提示图:(使用 powerpoint 幻灯软件
总写
早晨的____________
早晨的____________
姚中的早晨 分写 早晨的____________
早晨的____________
早晨的____________
总写
⑵ 学生根据结构提示图,分组讨论。
⑶ 请几名学生谈谈作文的思路,写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喜、怒、哀、乐
- 实力的差距
- 友情
- 祖国在我心中
- 朋友
- 感激伤害我的人
- 祖国发展我成长
- 永恒的心
- 我爱我的妈妈
- 我的一家
- 这就是我
- 感谢批评
- 祖国,我爱您
- 高大挺拔的身影
- 星期天的世界
-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 对警官学院刑事执法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 基层审计人员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的若干思考
-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的措施
- 探析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
- 新形势下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值服务探究
- 浅谈图书馆设备类资产的管理理念
-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电厂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探究
- 浅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 浅谈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
- 精细化管理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 非营利性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与内部效益分配
- 志愿服务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 内蒙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札记
- 《矛和盾的结合》教学设计
- 《矛和盾的结合》教学设计
- 《矛和盾的结合》片断赏析
- 《矛和盾的结合》教学设计
- 《矛和盾的结合》教材理解
- 《矛和盾的结合》教学设计
- 《矛和盾的结合》教学札记
- 《科利亚的木匣》练习设计
- 《科利亚的木匣》教材理解
- 《科利亚的木匣》教材理解
-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札记
-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设计
- 《矛和盾的结合》课文
-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