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3
翻新时间:2021-03-11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⑴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
⑵ 写景诗的特点。
⑶ 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2、过程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目标:
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
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和欣赏第一首诗《蝈蝈与蛐蛐》
作者简介:济慈,美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他的一生写了不少的著名诗篇,如《夜莺颂》等,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1、读熟诗歌,注意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2、整体把握: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3、问题研究:
这首施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4、课后练习一:
诗人这样写,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学习和欣赏第二首诗《夜》
1、作者简介:
叶塞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
2、赏析,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3、结合课后练习二训练:
⑴ 用自己的话,描绘所写的夜景。
⑵ 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4、反复朗诵这首诗,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景。
5、当堂做完《基础训练》。
【教学课后记】
这首诗意境非常美,对学生而言较难理解,教学中应当注意激发学生的感情,从中体会诗歌的美,并能结合自己的理解,去试验着写一首小诗。如《月光下的校园》、《静静的公园》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新年娃娃
- 理发
- 未来的汽车
- 家乡的日湖
- 包饺子
- 烛的生命
- 妈妈的爱
- 方向(一)
- 春天的脚步
- 草莓
- 风景这边独好
- 爬乌仙山
- 妈妈笑了
- 画鼻子
- 可怜天下父母心
- 中国央行降准
- 沪港随想录 施政报告重法治 经济民生作抉择
- 爪形行列式解的完备化
- 数字步道仪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创新应用
- “超级碗”秒进斗金
- 深圳遭遇“史上最强悍限购” 限购潮下,汽车行业何去何从?
- 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漫谈
- 上海欢乐谷全面升级备战
- 瑞郎暴涨之后
- 香港特首梁振英:希望“深港通”下半年开通
- 金融巨鳄索罗斯真的退休了?
- 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研究
- 印度再度成全球最大黄金需求国
- 美国经济王者归来
- 大都会人寿中国2015布局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一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四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七
-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 《小小的船》教学反思之一
- 趣中求新——《小小的船》教学评析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六
- 《小小的船》授课自评
- 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十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二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十三
-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展开想象和梦幻的翅膀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