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关于鲁迅作品的教法

关于鲁迅作品的教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1-03-12

关于鲁迅作品的教法

关于鲁迅作品的教法,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给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定位。包括鲁迅作品在内的所有文学名著,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们并不因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的变更而消失。中国古代的《诗经》、《楚辞》、《离骚》、先秦诸子散文,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人们对它们的认识至今仍在发展当中。“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的意见可算是较早的《诗经》研究,但现在已经有了对两千多年来《诗经》研究的研究专著。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鼎盛时期的两大诗人,但扬李抑杜和扬杜抑李之争至今仍在继续。

《红楼梦》产生至今只有两百多年,但已经历了从旧红学到新红学两大研究阶段。鲁迅作品虽是本世纪的产物,但也经历了不断深化的研究过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鲁迅研究室编辑的《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共5大卷,近千万言,且在80年代就有学者致力于鲁迅研究的研究,并有专著出版。可见,人类对文学名著的认识要经历一个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的过程,这个过程大约与这些名著存在的时间同始终。人类对文学名著的认识如此,个人对文学名著的认识亦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甚至可以伴随人的一生。这就是鲁迅的某些作品,在一个人接受教育的不同阶段都可作为教材的原因。即使是专门从事鲁迅研究的学者,他们对鲁迅作品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开卷有益”对他们仍然适用。据此,我们不难发现,几十年来,鲁迅作品教学在教法上深深地陷入了一个误区,即在中学生刚刚接触鲁迅作品时,就把几代学者的研究成果,经过教学参考资料的浓缩或改写,再通过教师的条分缕析灌输给学生,超越了阅读文学名著的初级阶段,违背了学习文学名著的自然规律,也忽视了中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

由于定位不当,要求偏高,教师自然感到难教,学生必然感到难学,现有的教学课时当然远远不够。把中学生学习鲁迅作品定位于走向鲁迅的初级阶段,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如果把学习鲁迅作品比作攀登泰山,中学阶段只是登上十八盘最初的几个台阶;如果把学习鲁迅作品比作在大海里游泳,中学阶段只是在浅海近滩劈波斩浪,即使站在海岸,也能远望水天一色,近观万顷波涛,令人视野开阔,精神升华。新编教材把《阿Q正传》全文选入,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思路,岂不是广大师生的大难题?可不可以因为难而不选呢?当然不可以。高中毕业生连《阿Q正传》都没懂过,其无知程度,岂不是如同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其实,对《阿Q正传》这样的作品,高中生只要读过即可,至于理解到什么程度,可因人而异。要鼓励学生总结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真实感受,培养学生的求实态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学生的记忆力处于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对鲁迅作品中的一些精彩片断,可以要求学生熟读和背诵。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百草园自然风景的描写,从整体到局部,从植物到动物,从静景到动景,从听觉到视觉,角度多变而又层次分明;《故乡》开头对环境的描写有如一幅炭笔画,对昔日故乡的描写又有如色彩绚丽的水彩画,对人物肖像的描写寥寥数笔即神情毕现,人物语言不仅使人如闻其声,而且如见其人;《社戏》看戏途中的景物描写极富诗情画意,宛如一幅水乡月夜行船图。认真揣摩这些精彩片断,我们在惊叹作者驾驭自己民族语言的深厚功力的同时,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福楼拜的那段名言:“不管人家所要说的事情是什么,只有一个字可以表现它,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一个形容词可以限定它的性质,因此,我们得寻找着,直到发现了这个字,这个动词,这个形容词才止。”在中学阶段,学生如能尽可能多地背诵一些这样的范文,将有助于提高自身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甚或终生受益。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请到我的家乡来
四季之花
山间的雾娃娃
学校的荷花池
美丽的春天
迷人的丹陵广场
美丽的家乡
海边的夕阳
校园的四季青
秋天的田野
校园的景色
星空
迷人的校园景色
大海的美丽
新城绿园春色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基础隔震技术
长输燃气管道泄漏主要原因及防范措施
论房屋建筑工程的转换层施工技术
试论建筑给排水管道安装施工技术
对我国钢结构施工技术的探讨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房屋建筑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探析
集中供热管道安装技术问题研究
试论建筑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简析现代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应用
浅析沉降观测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运用
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
浅谈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施工与应用
高层建筑地基的施工技术特点分析及质量控制
《包身工》教学设计之二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之一
《飞向太空的航程》问题探究
《包身工》教学设计之一
《飞向太空的航程》词语解释
《包身工》背景资料
读《包身工》的妙句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之二
《寻找时传祥》写作借鉴
《包身工》结构分析
《短新闻两篇》作者简介
《寻找时传祥》内容简介
《包身工》词语解释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之四
《寻找时传祥》精彩句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