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3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体验成长的感受。
2、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3、学习小说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成长体验,细节欣赏。
【教学难点】
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预读
1、导语:同学们到了初三,身体长高了,都觉得自己长大了,但是你心理“长大”了吗?这篇课文描述了一个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到芦苇荡里去放鸭。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寂寞,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在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要长大。你有这样“长大”的体验吗?
2、作家简介: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现为全国作协委员,北大教授。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等,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3、预读课文。要求:疏通大致情节,划出精彩细节和优美的句子。
4、积累词汇:
⑴ 读准字音:
嬉闹 觅食 驱除 旧茬儿 戳破 撩逗
⑵ 解释词语:
厚实:富裕。
觅食:寻找食物。
嬉闹:笑着闹着。
驱除:赶走,除掉。
回应:回答。撩逗。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二、情节梳理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道破落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们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三、细节与成长
1、“我要上岸回家……”──幼稚、软弱、恋家。
2、“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克服想家,展望未来。
3、“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感到自己的渺小和软弱。
4、梦到母亲,哇哇大哭,“我要回家”──幼稚软弱,已经受磨练。
5、遇到暴风雨时的种种表现──镇定、勇敢、坚强、负责。
6、找到鸭子又迷路时,他哭了起来──情绪的发泄。是委屈的,激动的哭。
7、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想起母亲……长大了,坚强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勇敢坚强的面对现实。
8、他惊喜地发现鸭下蛋了──成长的自豪和骄傲。
“孤独之旅”的含义是:杜小康在孤独中成长的过程。
四、环境与语言
1、自然环境描写为人物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
试找出小说环境描写的段落,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① 鸭群:鸭子的恐惧衬托了主人公的恐慌。
鸭子的长大是杜小康成长的写照。
② 芦苇荡:前部分那无边无际的芦苇荡制造了杜小康的恐惧与孤独。
后部分的芦苇荡衬托了杜小康的“长大”。
③ 暴风雨:给了杜小康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2、语言有的生动细致,有的意味深长。
试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品味体会。
如:“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
“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
“鸭们也长大了”……
五、漫话成长
以“我的成长”为话题说说自己的成长经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石榴
- 竞选
- 记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
- 赞美老师的歌
- 假如我是一只小鸟
- 运动会
- 榕树盆景
- 游玩桂林山水
- 西瓜
- 假如我有一支神笔
- 美丽的早晨
- 愉快的植树节
- 孙小圣到此一游
- 我的外公
- 鹦鹉
- 新媒体环境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基本方法
- 司法实践中强制医疗程序的精准适用
- 《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反贪侦查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品质检察”建设
- 浅议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适用范围、审查程序及效力
- 刍议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人员违法行为的监督
-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在实践中的完善路径分析
- 推动检察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 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之规避查询问题
- 准确把握中国法治的六个要素
- 检察队伍建设中“担当”的维度考量
- 影响公诉人客观义务的因素及对策
- 职权配置与监督制约的改革思考
-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社会调查风险评估程序
- 以“五种思维”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 24《海豚救人》
- 4《迷人的张家界》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23《蟋蟀的住宅》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11《地震中的父与子》
- 15《狼牙山五壮士》
- 12《草原》
- 13《威尼斯的小艇》
- 25《珍珠鸟》
- 21《一件运动衫》
- 14《三峡之秋》
- 20《少年闰土》
- 5《挑山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