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公输》教学设计1

《公输》教学设计1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16

《公输》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A)

【说明】

这篇文章记述了墨子制止楚国攻来的故事。墨子不仅以“非攻”的主张说服了对方,而且以实际的守御力量制服了对方,终于迫使楚王取消了这次侵略行动。在论辩中,墨子引用了丰富的材料、通俗生动的故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劝说巧妙,言辞犀利,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逻辑性。

教学时应以点拨为主,诵读要贯穿始终,疏通着眼于理解重点词句,强调整体感知。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可由杜甫的《兵车行》或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巨大损失,引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从和平中联系黑子的“非攻”思想,引出课题。

二、介绍作者、释题

1、《墨子》:是墨子和其弟子、再传弟子的言论总汇,现存53篇。全书思想严密,自成体系,文章质朴,逻辑性强。墨子,名翟,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主要是“兼爱”“尚贤”“非攻”“节用”,基本上反映了劳动者、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

2、公输:名盘,一作“般”,或作“班”,鲁国人,又称鲁班,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

三、教师范读全文(或听录音带)

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初步熟悉文章的内容,画出其中的难字生词。

四、疏通字词,读准下列字词的音

械 郢 荆国 敝舆 麋鹿 犀兕 牒 守圉 禽滑厘

五、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文章内容

六、讨论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讨论后明确:

全文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楚国将攻家,墨子前往劝阻。

第二部分(第2~22段),墨子成功劝阻楚国攻来。此部分又分三层。

第一层(第2~12段),墨子劝阻公输盘;

第二层(第13~16段),墨子劝阻了楚王;

第三层(第17~22段),墨子以实际行动劝阻楚王取消了侵宋的行动。

七、学习文章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文章第一部分。

2、注意几个重点词语: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至于郢,见公输盘

3、指名学生口译全段。

4、思考:楚国为什么想攻打来国?墨子前往劝阻,反映了墨子的什么思想?

明确:因为公输盘为楚国制造攻城的工具。墨子的行动反映了他坚持正义、反对侵略的战争思想。

5、学生自由朗读全段两至三遍,然后背诵全段。

八、学习文章第二部分第一层

1、教师范读这一节内容。注意读出语气和感情,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2、学生自读一遍,要求声音要洪亮,读出其中之味。

3、学生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这一节内容。如果有难点,标记出来。

⑴ 注意以下重点词句:

夫子何命焉为 愿借子杀之 吾义固不杀人 来何罪之有 胡不已乎

吾既已言之于王 胡不见我于王

⑵ 请学生翻译“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不可谓知类。”

学生翻译时,教师注意引导:翻译后要及时评价鼓励。

⑶ 学生自己相互口译一遍,然后就剩下的疑难主帅生互相提问共同解决。

4、思考:墨子是怎样劝说公输盘的?

明确:墨子首先巧设陷讲,假意请求公输盘帮他杀人,引出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的观点,然后结合公输盘的行为,雄辩地指明公输盘的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使之无言以对。

5、学生自由地诵读几遍,然后指名学生朗诵。

6、师生齐读这一节内容。

九、布置作业

1、背诵所学的内容。

2、翻译第三部分第一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妈妈
蚂蚁精神对我的学习启发
可爱的小猫
喜羊羊与灰太狼——月光小羊
发生在院子里的一件事
喜羊羊与灰太狼——头条新闻
樵夫和蛇
故乡的早晨
喜羊羊与灰太狼——天才头带
台灯
我的小表弟
小乌龟
文明饭店
猴子和狐狸——读后感
农夫和毒蛇——读后感
存款保险制度酝酿20多年 为何选择现在推出
专攻精练,打仗是个技术活
以新经济引领新常态 只有新经济才能强中国
故宫文物存放乐山始末
乡村电商进行时
养老保障开支应纳入国家财政预算
新疆奇台边防官兵寒冬牧区送温暖
尧头古镇:沧桑了时光
闪耀在无人区的精神“地标”
烹饪架起友谊桥
沙特石油涨价为何只针对亚洲
生离死别一瞬间
上海市放弃GDP目标
―25℃,新疆军区某边防团组织新兵雪地练兵
中国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混乱需监管
《海天骄子》教学设计之一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之三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之二
《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之一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之一
《在师生团聚会上的致词》教学设计之二
《习作3 扬子鳄》教学设计之一
《海天骄子》教学设计之三
《二泉映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古今贤文(真理篇)》教学设计之一
《海天骄子》教学设计之二
《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之一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