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精彩片段
【导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引用史实阐述道理,逐层推论,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人若要担当大任、国家若要永存必须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意识。我从人的成才问题入手切入论述部分的教学,与学生一道巧弹琵琶、妙释文义,师生共同完成了一次难得的旅行。
【实录】
师:同学们,舜由农民成为君王、傅说由泥水匠成为国相、胶鬲由商人成为良臣、管夷吾由狱官成为国相、孙叔敖由隐士成为令尹、百里奚由俘虏成为大夫,他们从平庸者成长为国之栋梁的历程是艰辛的,没有条件的储备,没有伯乐的发现,他们不可能完成这一转变。一个人若要担当大任,他必须有怎样的储备呢?他应不应该展现自己的才能?这两个问题,孟子是怎样认识的呢?请大家自读文章第二、三自然段,填写以下表格。
经历磨难储备相应条件所起作用是否显才苦其心志稳重的性情动心忍性,益其所不能;知错就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劳其筋骨健康的体魄饿其体肤坚强的韧性空乏其身正确的钱财观行拂乱其所为不屈的斗志
(多媒体出示表格:将“经历磨难,储备相应条件,所起作用,是否显才”四大栏目展示出来,并留出相应空白让学生填写。采用先学生自读自填,再小组讨论探究形成一致意见的方法,由学生自主完成,最后师生共同修正。)
师:担当大任的人,韩愈将他称之为“千里马”。请问,若“千里马”贪图一时的安逸或经不起磨难,不为改变自己的处境而奋起,它的结局会怎样?
生:成为常马,骈死于槽枥之间。
师:所以,一个人想成才,他应有怎样的意识?
生:有一种想改变现状的意识。
师:这种意识,就是孟子所说的忧患意识。一个人只有在忧患中才能奋起,增长才干。
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若这个人具备了担当大任的条件,他应不应该向外人显现自己的才干呢?孟子的观点是怎样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多媒体出示问题,小组讨论。)
师:请你说说孟子的观点。
生:孟子认为,应该显示自己的才干。“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中的“作”“喻”表明他的这一观点。
师:大家同意孟子的观点吗?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我认为,还有一点,孟子在这里虽未说明,但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人不能到处显才,正所谓“树大招风”就是这个理儿。所以,我想,孟子在文中所说的“喻”,应是在适当时期、适当地点,遇到适当人的时候才有的行为。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从我们对一个担大任的人的成长历程分析来看,他应有稳重的性情,他所经历的磨难告诉他,才美要在适当时候才能外现。只有这样,才能引起伯乐的注意。
师: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生:姜子牙遇文王就是如此……
师: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人才需遇到识才之人才能显示其才,千里马要在伯乐面前显示千里之能。人时时刻刻处在忧患之中,你有了才干,还要忧自己如何才能被“伯乐”相中,人尽其才。一个人只有在忧患之中才能生存发展,那一个国家呢?……
【小结】
本设计之妙有三:一是摆脱了古文教学中翻译教学的藩蓠,变传统为创新;二是把学生对成才的个性认识和经验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三是衔接教学恰入其分,用《马说》内容对相应问题加以佐证,更有说服力。教学过程跳出了传统古文教学的圈子,呈现探究性的特色。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下雪之后
- 我爱吃草莓
- 买菜
- 竞选班长
- 电动陀螺
- 参观面包房
- 小白兔病了
- 我的爸爸
- 劳动最快乐
- 可爱小猫
- 可爱的小白兔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住帐篷的日子
- 植物妈妈有办法
- 赏菊
-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 如何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 浅析高校管理层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 弘扬沂蒙精神 提高党的群众工作能力
- 试论影视《活着》的改编艺术
- 元杂剧发迹变泰剧情节模式化浅论
- 互联网时代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 你们的问题你们自己解决
- 班级任课教师会议为何非常必要
- 关于我国失独群体精神慰藉及其实现路径的研究
- 谈地方性高校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
- 社区物业管理问题浅析
- 从批判劳动分工到探索真实社会公正
- 长安兴教寺寺史考
- 刘良华家庭教育100条建议(下)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回顾•拓展八教案教学设计
- 六上口语交际·习作八教材分析反思
- 林海文本解读及教学策略
- 听音响编故事习作设计
- 【惊弓之鸟 】
- 林海教案教学设计
-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0课《钻石》
- 四季
- 林海教学片断反思
-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八教案教学设计
- 林海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 六上回顾·拓展八教材分析反思
- 六上口语交际·习作八最新教案一反思
- 六上回顾·拓展八最新教案一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