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6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1
【设计思路】
《鱼我所欲也》是一篇逻辑严密、气势饱满的议论文。关于课文的论点尚有争议,有人认为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也有人认为是“保持本心的重要性”。不管学生赞同哪种观点,都应该让学生了解本文围绕观点行文严密的特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本文运用排比增强感染力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理解全文的论证逻辑。
2、体会排比所形成的论证气势。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如果说孔子的“仁”是指一种内在修养,那么孟子的“义”就是指人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孔子对仁学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即使为此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而当“义”与生命在人生的天平上等待裁决时,孟子也会毫不犹豫地“舍生取义”。为什么孟子把“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呢?当“生”与“义”不可同时拥有时,怎样才能做到“舍生取义”呢?现在让我们从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中寻找答案。
2、整体把握:
课文提出了“舍生而取义”这一中心观点,作者是怎样论证的呢?在第一段中,孟子通过列举一组生活常识,深入浅出地告诉人们:在面临抉择的时候,人们总会选择那些更加重要更有价值的事物。这可以看做全文的大前提。由此推演出一个十分具有说服力的结论:人们如果能够把“义”看得高于“生”,就一定能够做到“舍生取义”。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二、三两段中,孟子从事例和道理上说明了保持“本心”是“舍生取义”的前提条件。
3、重点难点突破:
进一步理解全文的内在逻辑:
⑴有的人“舍生取义”,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有灾祸也不躲避。这是从正面讲为什么要“舍生取义”。假如“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那么就会相反,凡是可以求生的手段,哪一样都可以采用,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事,哪一桩都可以干。这样正反对比就显示出“义”的重要。
作者强调有人把“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是因为没有丧失“本心”,这个“本心”在孟子看来就是指人“善的天性”,它包括“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以上是道理论证。
⑵二、三节是事例论证,两种事例形成一种对比。虽然是“一箪食,一豆羹”,但很重要,决定着生死,但有人却不受。而“万钟”虽多,只是为了“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不重要,但有人却接受了。前者重“义”,后者“不辨礼义”,根本原因是一个保持了“本心”,而另一个丧失了“本心”。由此可见“本心”的重要,有了“本心”,人们就会重“义”,社会才能安定。
四、拓展延伸
1、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关于“舍生取义”的诗句、名言或故事。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在全班交流。
2、在网上收集资料,了解孟子所讲的“礼”“义”与“仁”的区别。
──摘自《语文建设》2006年第12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龙宫洞
- 儿时的回忆
- 我的读书故事
- 笑对人生百态
- 城墙口的树林
- 闪闪的夜明珠——水景公园
- 小金鱼
- “包公”审案
- 夏
- 感恩黑暗
- 走过秋季
- 父母的爱
- 作家的烦恼
- 城市美容师
- 冷?
- 关于现代酒店营销模式的若干思考
- 浅谈经济金融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
- 环境法学与民法学的范式整合
- 我国贷款公司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 基于移动SNS的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
- 中国制造升级发展背景下的新机遇
- 我省城中村村民市民化中的思想教育研究
- 高职院校经济金融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探讨
- 物理科技改变人类生活
- 网络环境下服装市场营销的策略调整探讨
- 分析法在证明问题中的应用
- 现行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实训体系存在问题探讨
- 大学生创新实践学分认证概述
- 学好会计的三个关键因素
- 服装专业“厂中校”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实践探讨
- 《望天门山》教学实录
-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 《望天门山》说课设计
- 西师大版《饮湖上初晴后雨》
-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材理解
- 《望天门山》教学札记
- 《望天门山》说课设计
- 《望天门山》教学札记
- 《望天门山》教学实录
-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 《望天门山》课文
- 《望天门山》说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