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3
《曹刿论战》人物描写
1、鲁庄公形象:
《曹刿论战》一文中,以表现曹刿这个形象为主,鲁庄公是个起到对比衬托作用的形象,他的特点是“鄙”和无“远谋”,但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不高高在上,不因曹刿是一个平民而拒绝接见;不仅见,还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打仗时还让他同乘一辆战车,可谓礼贤下士。他尽职尽责,平时详细了解大大小小的案件,为百姓排忧解难,打仗时又身先士卒,亲临前线,可谓以身作则。他不固执己见。他提出的迎战条件前两条遭到否定,他不气恼,继续提。
打仗时要反攻,要追赶又连遭制止,他能从谏如流。他不耻下问,认真求实,没有掩饰自己的无知,战后虚心向曹刿请教致胜之道,学习战争经验。他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智,用人不疑,放手让曹刿施展才干,可谓虽鄙不顽犹大智。可以说,没有庄公的允许和支持,曹刿怎样有志有才,也得不到施展。
统率弱鲁战胜强齐,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鲁庄公也应算一个英雄。
2、曹刿形象:
曹刿算得上是古代的一位军事人才。他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他非常重视战前要有可靠的政治准备。他认为,“民从”,得到庶民百姓的拥护、支持,这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民从”,具备了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些人识见鄙陋,就包括考虑不到这点。
二、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他慎重初战,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动的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己,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写道:“春秋时候,鲁与齐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另外,曹刿关心国事,谋虑深远。
他能在国家危亡的时候,挺身而出,积极向庄公出谋献策,有为国效劳,为国捐躯的献身精神。总之,曹刿是一个有爱国之心和远见卓识,能见义勇为、沉着冷静的杰出平民知识分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伊索寓言》有感
- 奇妙的书世界
- 大海边玩耍
- 我的姐姐
- 父爱真伟大
- 小象比赛
- 校园的风景
- 我后悔的一件事
- 摩尔庄园
- 梧桐树
- 妈妈是个“偏心眼”
- 养蚕
- 莫拉克之子
- 老家之行
- 不认真的代价
- 侧柏容器袋育苗技术要点研究
- 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
-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研究以及在福建农业中的应用探讨
- 浅述如何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生态文明教育
- 浅析成本控制意识在施工项目中的重要作用
- 水利工程机电设备安装与施工管理优化策略浅析
- 关于油松大树移栽成活率的研究探讨
- 浅谈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
- 浅谈在西安城中村居住的优劣比较
-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 杉木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研究
- 浅议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研报告浅析
- 浅谈房屋建筑施工技术
- 关于华山松栽培技术要点的探讨
- 1《狼牙山五壮士》
- 6《台湾蝴蝶甲天下》
- 4《太阳》
- 1《燕子》教学设计之四
- 18《学与问》
- 19《悲壮的一幕》
- 6《再见了,亲人》
- 2《三亚落日》
- 7《忆铁人》
- 1《燕子》教学设计之三
- 3《时光老人的礼物》
- 20《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 28《福尔摩斯的推断》
-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 2《草船借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