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12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3
【教学要点】
1、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指挥上,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
2、了解本文记叙战争详略得当的特点。
3、掌握课文中一些字词的用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
题解,了解本文的作者、出处及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一、题解
1、作者及出处:
本文选自《左传》,题目是后加的。《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2、历史背景:
春秋初期,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过同自己争做国君公子纠,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处于防御地位。本文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终于战胜了强齐的史实。“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小胜大、以弱胜强著名战例之一。
二、给出重点字词,引导学生自读理解课文
1、重点字注音:
guìmóujiànbózhéjiémǐ 刿谋间帛辙竭靡
2、重点词解释:
齐师伐我──军队;
又何间焉──参与;
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衣食所安──养;
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指猪牛羊等祭祀品;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小大之狱──案件;
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可以一战──可以凭借;
公将鼓之──击鼓;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故克之──战胜。
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第二课时(分析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检查上节课重点词的掌握情况、课文的自读理解情况。
2、小结每段所述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词的掌握情况、课文的自读理解情况。
〖教学过程〗
一、第1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 战争的时间、国家?
⑵ 表现战争性质的句子?“齐师伐我”(即对鲁国来说是正义之战)
⑶ 庄公的态度?
“公将战”
⑷ 刿请见的原因?
直接原因:“齐师伐我”
根本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⑸ 这一举动表现了曹刿的什么品质?
爱国。
⑹ 刿分析战前准备“何以战”是通过与庄公的几次对话完成的?
三次。
⑺ 刿否定了什么作法?肯定了什么作法?怎样肯定的?
“衣食分人和祭神弗加”;“断狱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⑻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战前准备上,曹刿重视的是什么?
人民的支持。
⑼ 这又反映了曹刿的什么战略思想?
“取信于民”。
⑽ 表现庄公“鄙”的句子是什么?
“公将战”,“衣食所安”“牺牲玉帛”“公将驰之”
5、小结:
本段写了两层内容,概述战前曹刿求见庄公,通过与庄公的对话,明确作战的先决条件是取信于民,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二、第2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 刿与庄公二人的表现分别是什么?表现出各自的什么特点?
刿:“未可”,“可矣”,等待时机,观察时机──善于抓住有利战机
公:“将鼓之”,“将驰之”──盲目指挥,“鄙”
⑵ 体现刿指挥正确的句子?
“齐师败绩”,“遂逐齐师”。
⑶ 本段表现了刿的什么能力?
决断能力。
⑷ 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介绍了战争的哪两个过程?
反攻和追击。
5、小结:
讲述战争经过。
三、第3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 表现庄公“鄙”的句子?
“公问其故”
⑵ 一“未可”为何?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⑶ 齐人三鼓后为何“可矣”?
“夫战,勇气也,……彼竭我盈”
⑷ 二“未可”为何?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⑸ 后为何又“可矣”?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⑹ 总结有利于反攻和追击的最佳时机是什么?
反攻时机──“彼竭我盈”之时
追击时机──其“辙乱旗靡”之时
⑺ 从本段可以看出曹刿的战术思想是什么?
注重观察敌情,注重士气,注意抓住有利战机。
5、小结:
本段是全文重点,写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四、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要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军事才能。
第三课时(总结复习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总结本文写作特点,重点句式及词语。
2、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重点及难点〗
同上
〖教学过程〗
一、写作特点
1、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论”
2、结构上,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3、语言简练生动。
4、人物形象对比鲜明。
二、重点句式及词语
1、判断句式:
⑴ 忠之属也。
⑵ 夫战,勇气也。
⑶ 夫大国,难测也。
2、古今异义的实词:
古 今
间:参与隔开, 不连接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为正义事业而舍弃生命
狱:案件 监狱
可以:两个词,意为“可以凭借” 一个词,表示可能或许可
三、重点句翻译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何以战?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四、完成课后练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深沟探险
- 我心目中的探险家
- 金星探险记
- 藏宝洞探险
- 太空探险记
- 万泉河探险记
- 探险的真谛
- 一次有趣的探险
- 激流探险
- 黑洞探险记
- 竹林探险
- 冒险不等于探险
- 探险杜家谷
- 圣灯山探险游
- 第一次古墓探险
- 高师合唱教学的师范性研究
- 浅谈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走向
- 瑶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 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物资流通
- 关于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几点思考
- 民歌的音调特点及传承论述
- 浅谈中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 第三方物流—21世纪国际物流发展的新趋势
- 论歌唱中情感表达的要素
- 争创新优势探寻新思路
- 试论铁路如何扩大市场份额
- 论侗族情歌的生存与发展
- 分析肖邦钢琴作品的演奏特点
- 民族声乐唱法间的主奴辩证法
- 略论新教学理念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 《绝招》 考点练兵1
- 《争吵》 教案讲义2
- 《绝招》 范文习作
- 《绝招》 教师语录
- 《将相和》
- 《检阅》 考点练兵1
- 《检阅》 趣闻故事
- 《绝招》 知识点精析
- 《绝招》 重难点分析
- 《绝招》 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争吵》随堂练习 巩固篇
- 《检阅》 考点练兵2
- 《争吵》随堂练习 提高篇
- 《争吵》 教案讲义1
- 《争吵》 趣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