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2
冀中地道战
语文教案-冀中地道战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认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你们看过电影《地道战》,读过与《地道战》有关的资料吗?谁愿意把你知道的介绍给大家?(学生介绍)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十八课冀中的地道战。
板书:18 冀中的地道战,引导学生理解“冀”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借助字典理解。
(1)自己独立完成。
(2)个人解决不了的与同桌交流。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2.重点词:堡垒、扫荡、封锁、孑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敌后游击战争。
3.重点句: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
三、精读课文,深入学习
1.学生默读思考:课文讲了有关地道战的哪些内容?
2.说地道战是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那么它奇在哪儿?(围绕“奇迹”这一中心词深入学习地道的式样和特点这一重点内容。)
(1)介绍地道结构时,重点介绍了哪几个部分?每部分有何特点?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地道奇在哪里?
(自学、讨论后板书:地道、地洞、气孔)
然后再引导学生归纳:从总体结构看,地方隐蔽:街道下面、庄稼地下面;高深适宜:四尺多高,离地面三尺;构造齐全:住人、拴牲口、做厕所、气孔;作用极大:保护群众。
(2)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你又怎样理解地道之“奇”?
(小组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归纳:从隐蔽自己,打击敌人方面的结构看,口外:隐蔽安全,堆满荆棘,设置陷坑;口内:活道——“孑口”,死道——地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对付敌人的破坏从哪两方面讲的?地道又奇在哪里?
(小组讨论交流后归纳:从对付敌人破坏方面的结构看,防火攻——土和沙;防毒攻——吊板;防水攻——跟枯井暗沟相连;从通讯联络方面的结构看:“无线电”——吆喝声,“有线电”——拉铃声。这些都说明了地道的“奇”。)
小结:(1)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此时你们最想说什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读过的课外书,看过的电影、电视,谈自己的理解、感想。)
(2)作者把结构十分复杂的地道,介绍得条理分明,井然有序,使我们一目了然,如临其境。你能根据课文介绍画出地道示意图吗?试着画一画。
3.播放情景朗读。
四、总结
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把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讲明白的?
(先讲地道战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讲地道的式样特点;然后讲怎样粉碎敌人的火攻、水攻、毒气攻;最后讲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课文抓住了事物的几个方面,有条理地记叙了地道战,今后写作时要学习运用这种方法。
2.谈体会:学了这篇课文,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教案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自悟,并通过播放影视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自读自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读、思、讲、辩理解课文。充分利用影视资料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理解为什么说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明白为什么把冀中的地道战称为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迹”。
探究活动
搜集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故事,比如《小英雄雨来》《小兵张嘎》《鸡毛信》《王二小》等等,召开放事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搬进新房
- 唉
- 起床之后
- 难忘的旅行
- 谢谢你们,亲爱的爸爸妈妈
- 我能行
- 白色
- 学会放风筝
- 学素描
- 雪后校园
- 赛石会
- 回忆家乡
- 有趣的游戏
- 偷看日记的下场
- 老鹰捉小鸡
- 索赔与反索赔在工程施工中的研究
- 桩基开挖对邻近桩基础的影响分析
- 关于测绘地图的绘制方法探讨
- 如何解决建筑施工图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 简析RTK测量技术在实际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 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的因素
- 浅淡大件运输管控措施研究
- 温州市主城区近期天然气应急保障方案探讨
- 细砂粘聚力的思考
- 关于建筑给排水施工中渗漏问题的探讨
- 论深层搅拌桩强度的影响及改善研究
- 浅谈绿色建筑的特点及设计
- 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 温州机场国内候机楼空调系统分析
- 供热管网热平衡调节技术分析
- 《燕子》教学设计之二
- 颐和园
- 《特殊的葬礼》教学设计之一
- 《燕子》教学设计之一
- 语言准确性的训练《燕子》
- 《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学设计之一
- 《燕子》教学设计之三
- 李吉林教学设计——《燕子》
- 《生命的壮歌》教学设计之一
- 《特殊的葬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古井
- 《生命的壮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峨眉道上
- 《特殊的葬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生命的壮歌》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