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阿里山的云雾
语文教案-阿里山的云雾
教案示例
《阿里山的云雾》
教学目标 :
1.认识“姊、诡、匿、愕”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阿里山云雾景观美,领略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阿里山的云雾在没有风的时候和起风的时候分别有哪些特点。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出示一组阿里山风景图片(其中有关阿里山云雾的图片最精彩),问学生:最喜欢哪一张?知道这是哪里吗?这是我国的台湾省阿里山的风光,今天让我们跟着作者去领略一下阿里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美景。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小组初读
1.第一遍: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第二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
3.第三遍:默读,有什么问题要同学帮忙解决,一会儿提出来。
4.反馈交流
三、抓住重点仔细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3自然段,说一说没有风的时候,云雾有哪些特点;起风的时候,云雾有哪些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共同讨论总结如下:
四、质疑解疑
1.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重点解决:作者为什么会对阿里山的云雾产生“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作者产生共鸣。
五、总结全文
1.作者为什么能把阿里山的云雾写得如此之美?(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还知道台湾的哪些风景名胜,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教案点评:
通过了解阿里山云雾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的热爱。通过对课文的赏析,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美、意境美,受到美的陶冶,培养爱美情趣。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服务者、引导者、促进者,引导学生去自主研究与发现。教学重点是了解阿里山在没有风的时候和起风的时候分别有哪些特点。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说和看、听等多种形式来探究课文。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当给予点拨。由于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解台湾的风景名胜等信息,课堂还组织学生进行了相互交流。
探究活动
搜集信息和资料,为阿里山的云雾制作一部音乐风光解说片。
1.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学习了课文后,体会了阿里山的云雾在无风时像一幅精妙的山水画以及起风时瞬息万变的特点。同学们觉得阿里山的云雾美吗?老师也觉得阿里山的云雾的确很美。老师有一个想法,不知同学们感不感兴趣。我们试着以第二、三自然段内容为依据,给阿里山的云雾制作一部音乐风光解说片,好吗?
2.讨论“音乐风光解说片”制作的有关知识。(要有合适的音乐作背景,要有与文字内容相同步的图片资料,要配上有感情的解说。)
3.准备好多媒体课件
(1)背景音乐
(2)图片资料
(3)解说词
4.学生自愿结合,组成研究、制作小组,共同商定音乐风光解说片的制作步骤和计划。(从2、3两个自然段中任选一个自然段。)
5.学生根据计划,分工合作,制作片子。
6.成果汇报交流
现场展示片子,并进行现场解说;随后进行“音乐、图片选定”的说理;全班同学参与评价。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那一双掬满泪水的眼睛
- 成长的书香
- 追求阅读
- 赏“雨”
- 寻
- 把握生命
- 自甘堕落
- 请你们拥抱我
- 星星的愿望(九)
- 敬辛弃疾
- 直面初三
- 状元和校花
- 静夜
- 春天的声音
- 美丽的瞬间
- 尘埃的光影
- 敦煌传奇 2014年3期
- 时间之恋 2014年3期
- 鲁迅视野里的读经与读史
- 谁糟蹋了汉语
- 聆听桥湾城的心跳
- 小故事六则
- 启蒙:繁复的五四旋律
- 幽幽的乡愁
- 张国臂掖 2014年3期
- 从几则旧闻看媒体现状
- 在想象的异乡
- 掩面的沙 2014年3期
- 千年云岗 2014年3期
- 汉传佛教向何处去
- 八年级语文下册《再塑生命》教学设计04
-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学设计04
- 八年级语文下册《再塑生命》教学设计05
- 八年级语文下册《再塑生命》教学设计03
- 八年级语文下册《再塑生命》教学设计07
-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学设计6
-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学设计05
- 《巴金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 教学设计2
-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 教学设计
-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 教学设计3
- 《巴金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
-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学设计05
- 八年级语文下册《再塑生命》教学设计6
-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学设计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