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19
毛主席在花山
语文教案-毛主席在花山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板书课题)同学们,知道“花山”是什么地方吗?毛主席是什么时候去的花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毛主席在花山”。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要让学生说出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2.读一读自己所画的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3.检查朗读情况。
(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自由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读,从而展示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了学懂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哪些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和组内同学讨论,记下讨论结果。
2.学生按要求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对学生的问题归纳整理。
师生共同归纳出:
(1)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
(2)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4)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4.师生共同解决以上问题。
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来,他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从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5.指导朗读: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三)体会文章写法
1.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
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详写,反之,简写。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教案点评:
课前,学生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以及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课上,以“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为主要问题,自学质疑,围绕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共同探究,感情朗读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炼写作手法。深入体会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优良作风。课后,学生讲出课前搜集的小故事,相互交流,提高认识,深化中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暑假生活乐趣多
- 神奇的梦
- 我的老师
- 家乡的变化
- 呼啦圈比赛
- 夏
- 父爱也不差
- 大自然真奇妙
- 我爱活力板
- 我是一张桌子
- 自我画像
- 坚持就是胜利
- 快乐的比赛
- 母爱最伟大
- 呼啦圈比赛
-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运用
- 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与应用
- 浅谈建筑工程中的暖通施工技术
- 土建工程常见问题与质量管理分析
- 冻土铁路涵洞施工对地基土地温的影响
-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 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研究
- 浅谈油气长输管道的施工技术与管理
- 浅析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
- 新课改下优化数学教学要落到实处
- 公路施工中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试述
- 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的关系分析
- 分析道路桥梁施工中的技术要点
- 论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控制
- 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探讨
- 22《只拣儿童多处行》
- 23《半截蜡烛》
- 2《阿里山的云雾》教学设计之三
- 24《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 1《燕子》教学设计之二
- 19《桂林山水》
- 3《词两首》教学设计之二
- 26《郑和远航》
- 2《阿里山的云雾》教学设计之一
- 17《月光曲》
- 17《在师生团聚会上的致词》
- 18《五朋端阳》
- 27《三借芭蕉扇》
- 1《燕子》
- 20《火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