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毛主席在花山
毛主席在花山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板书课题)同学们,知道“花山”是什么地方吗?毛主席是什么时候去的花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要让学生说出课文主要讲了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2.读一读自己所画的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3.检查朗读情况。
(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自由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读,从而展示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了学懂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哪些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和组内同学讨论,记下讨论结果。
2.学生按要求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对学生的问题归纳整理。
师生共同归纳出:
(1)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
(2)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4)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4.师生共同解决以上问题。
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来,他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从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5.指导朗读: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三)体会文章写法
1.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
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详写,反之,简写。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教案点评:
课前,学生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以及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课上,以“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为主要问题,自学质疑,围绕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共同探究,感情朗读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炼写作手法。深入体会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优良作风。课后,学生讲出课前搜集的小故事,相互交流,提高认识,深化中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月季花和玫瑰花
- 各有各的本领
- 梦游海底
- 地球妈妈的伤心
- 西瓜船
- 青蛙跳出井以后
- 黄叶儿和美丽的蝴蝶
- 老鼠贝贝和苹果
- 梦
- 等明天
- 一辆神奇的汽车
- 快乐的星期八
- 坐井观天(续)
- 我的梦
- 小白兔生病以后
- 刘翔谢幕,请不要封存他的传奇他的笑
- 茅山自助导游APP将上线
- 奥图码激光互动一体机Z328UST问世
- 神州专车移动化驶向“快车道”
- 首届中国(广州)智博会12月亮相羊城
- 英特尔发布10款桌面及移动处理器
-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省份整合高潮
- 刘韵洁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 惠普推出3PAR StoreServ存储系列
- 香港征兵是否可行
- 打过仗的张万年
- 沈阳:用APP衔接用工供需
- 以应用创新为核心
- 生物技术在大豆深加工中的应用
- 云计算助力企业转型 响应市场
- 口语交际课《代人购物》教学纪实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西湖的“绿”》教学设计
- 鸟的天堂
- 四个太阳
- 李 时 珍
- 夜空
- 富饶的西沙群岛
-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想
- 四年级 《渡船》教学片断评析
- 珍贵的纪念
- 生命的壮歌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 荔枝蜜
- 假如我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