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1
16《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之六
16《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之六课文说明:
这是一篇课文历史故事,选自林汉达主编的中国历史故事从书中的《春秋故事》。课文讲的是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前后三次企图侮辱、取笑晏子,显楚国的威风。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楚王陷于自讨没趣,十分尴尬的处境,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故事表现了晏子聪明、才智过人和极力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目标
1、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理解题意,介绍背景
晏子,姓宴名婴,字平仲,“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使楚”出使楚国,即受齐国之命,代表齐国到楚国去执行外交任务。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5年这段时间。因鲁国的编年史书《春秋》包括了这段时间而得名。
二、学习第一段
读课文,以“阅读思考”第一题为线索,把楚王“只好---”穿插进去。先以“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从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或说出来。
三、学习第二段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默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先画出有关的句子,读或说出来。
2.晏子是怎样对待的?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然后读或说出来。
3.晏子三次反驳楚王的策略(方法)是什么?明确:第一次宴子采用藐视对方,抬高自己,进而压倒对方的办法反驳了楚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第二次晏子采用了先压低自己,再贬低对方的办法反驳了楚王。第三次晏子采用了先举实例,再说同样的人在不同的国家表现不同,用类比的推理方法,扬齐抑楚,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4.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明确: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
四、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明确: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头了。
板书:
1.晏子使楚
楚王晏子楚王
城旁开洞城门关钻洞访问狗国当然钻洞只好没有人了打发你来访上派上访下派下
不中用派这来赔着笑齐国人没出息做强盗柑橘淮南又大又甜在齐安居乐业积淮北又小又苦在楚做强盗赔不是
作业指导:
学习创造性复述
根据“阅读思考”第2题的提示,想象晏子的心理活动,进一步展示晏子机智地识破楚王的伎俩,巧妙应付,维护了齐国尊严的品质。
1.把每一提示想想,再找学生说说。
2.把这个事件前后的内容连起来说说。
3.最后把全文连起来创造性地复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画,让人真心投入
- 我是一个虐待狂!!!
- 我的姥姥
- 吾班三大魅力老师
- 我的妈妈
- 我的老师
- 我的梦想
- 折了翅的小鹰飞不高
- 我的小时候
-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 万圣节不给糖果就捣蛋!
- 我是只多变猫
- 我的小时候
- 初出骄观
- 老爸也疯狂
- 走出“严师出高徒”的误区
- 多媒体音乐教学系统的应用
- 语文新课导入十法
- 网络语言的产生与现代汉语的规范性
- 让网络语言助力汉语言的发展
- 浅谈现代汉语词缀
- 创设情境 激发写作兴趣
- 略论古汉语教学中汉字形训问题
- 英文网络语言对汉语隐喻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 让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活跃起来
- 加强培养藏族学生汉语文基础能力的策略研究
- 探究式学习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 新思路、新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 第二语言教学中汉语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 高一数学新教材教学策略初探
- 《绿色蝈蝈》教案设计
- 第4课紫藤萝瀑布教案(新课标)
- 《日月潭》教学构想
-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设计
- 《散步》教学设计
- 《风筝》教案设计
-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 皇帝的新装
- 《皇帝的新装》教案设计
- 《化石吟》教案设计
- 社戏
- 故乡
- 《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竞赛式教学的探索
- 《山市》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