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22《只拣儿童多处行》
22《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目标
1.能分辨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2.学会“颐”“匣”“纽”“旺”“肢”5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13个词语的意思。
3.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
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录音、灯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
①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②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
颐和园:左边不是“巨”,“”有7笔,书空。
(2)读准带点的字。魔术匣(xiá)子。
(3)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成千盈百:盈,超出。形容极多。
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
4.布置作业 。
(1)完成作业 本第1、2题。
(2)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二)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划出联想,用“——”标出见闻。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想象奇特,使人惊叹不已。)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①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②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再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联想的句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的意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儿童的神态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2)熟读第6自然段。
(3)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4.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完成作业 本上第3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完成练习。
(二)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四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
(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
2.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完成课后第3题,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①这篇课文重点写春还是写儿童?(两者都写了,相互交融。)
②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放重点段朗读录音,训练朗读。
3.布置作业 。
(1)完成作业 本上第4、5题。
(2)选做题:作业 本上第6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浓浓的亲情
- 喜欢鸟叫声
- 快乐的暑假
- 风
- 爱那么短,可是遗忘那么长
- 不走寻常路
- 曲院风荷
- 三角梅
- 自信
- 我的理想
- 有时,我也想坚强
- 新年快乐
- 六十年后的今天
- 七一班的“花木兰战队”
- 忘不了那月色
- 区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 服务发展大形势创造外部好环境
- 关于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
- 浅析流行色是如何抽取从而落实到厨房用具的配色
- 经济常态化下的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
- 加强政工建设顺应企业经济发展形势
- 试论在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加强技能人才的开发与利用
- 风雨兼程创新路治疗顽疾争绝殊
- 浅析广西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就业的若干问题
- 多媒体教学提升英语文化素养
- 创先争优理论内涵、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研究
- 解读教学文化内涵及实施
- 论企业经济发展中新技术应用研究
- 浅谈国有资产管理对策研究
-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 《林海》教学设计之二
- 《林海》教学设计之三
- 《林海》教学设计之一
- 《林海》教学设计之五
-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二
-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之二
-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一
- 《蒙蒙细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鸟的天堂》教学与反思
- 《林海》教学设计之四
-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蒙蒙细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