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8
20《火烧云》
20《火烧云》《火烧云》一课在描绘火烧云变化的情景时,形象生动,语言优美。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加强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并落实单元训练重点——注意积累材料。
一、抓住重点,创设氛围,感受美。
《火烧云》重点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形态的变化。教学时,教师可先从整体入手,设计这样的问题:
1.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发生在什么时候?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作者这种感受的?
然后让学生边听教师范读课文,边看挂图思考。之后让学生谈谈(先同桌谈,后指名谈)听完老师范读后对火烧云的感受。这样学生就能掌握课文的重点部分,初步领略到火烧云变化奇妙的景象美。
二、反复品读,突出重点,欣赏美。
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赏析描写火烧云美丽景象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描写的意境美。
1.指导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在大地上的美景。教师可引导学生解答:霞光照在大地上的美是通过描写哪此景物来表现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种变化?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感受。
2.重点指导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的色彩美。①指导学生品读第二、三自然段,结合挂图体会“极多”和四个“一会儿”都是讲颜色多、文化快的。然后引导学生抓住两个重点句进行赏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②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两个重点句,边看插图,边体会,更真切地感受火烧云色彩变化美。
3.启发学生欣赏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形状美。指导学生品读第四、五、六自然段(先读后理解,再有感情地朗读),并结合挂图领会“一会儿”、“忽然又”、“接着又”等词语的用法,明白这都是讲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快的。然后品读第四自然段:“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在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的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这是写火烧云变化快、开头多,突出了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形状美。接头指导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让他们想想哪些词句表明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快。最后让学生自学第六自然段。
4.归纳全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使学生明白这既是描写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之美,又是表达作者对美丽景色的热爱之情。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的心情与作者的心情相融合,以此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三、训练说写,落实重点,创造美。
这篇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色的热爱。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诵、品赏,充分感受火烧云的颜色、形状之美。通过落实说、写训练,使学生在说、写训练中创造美。
1.先引导学生读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的句子,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仿照着说。先同桌说,再指名说。这样就形成了信息的多向交流与反馈,使学生对火烧云颜色、形状美的认识更加深刻。
2.指导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把曾看见过的美丽景色写下来,然后同桌交流。
3.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写得这样美,这样逼真,给我们留下这样深刻的印象呢?通过说使学生懂得只有像本文作者那样,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在生活中做有心人,善于观察,才能写出这么形象生动、语言流畅、景色优美的好文章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自我画像
- 夏
- 呼啦圈比赛
- 我爱活力板
- 快乐的比赛
- 呼啦圈比赛
- 我的老师
- 暑假生活乐趣多
- 大自然真奇妙
- 我是一张桌子
- 母爱最伟大
- 父爱也不差
- 家乡的变化
- 神奇的梦
- 坚持就是胜利
- 公路施工中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试述
- 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研究
- 新课改下优化数学教学要落到实处
- 论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控制
- 浅谈油气长输管道的施工技术与管理
- 浅谈建筑工程中的暖通施工技术
- 分析道路桥梁施工中的技术要点
- 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探讨
- 冻土铁路涵洞施工对地基土地温的影响
- 浅析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
-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运用
-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 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的关系分析
- 土建工程常见问题与质量管理分析
- 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与应用
- 17《在师生团聚会上的致词》
- 27《三借芭蕉扇》
- 18《五朋端阳》
- 1《燕子》教学设计之二
- 26《郑和远航》
- 20《火烧云》
- 1《燕子》
- 24《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 2《阿里山的云雾》教学设计之一
- 2《阿里山的云雾》教学设计之三
- 19《桂林山水》
- 17《月光曲》
- 23《半截蜡烛》
- 22《只拣儿童多处行》
- 3《词两首》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