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21
《习作6》《拔河》教学设计之一
《习作6》《拔河》教学设计之一《习作6》教学设计之一
一、教学目标:
1、阅读教师批改过的一篇习作,读懂教师在眉批和总批中提了的意见,明确习作怎样才能做到有详有略。
2、读懂本次习作的要求,能参照教师的修改意见,把这篇习作修改好,誉在自己的作文本。
3、培养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渲染,明确要求:
1、投影出示拔河情景的图片,同时播放拔河现场的录音,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当时的情景。
2、学生就拔河的过程,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作概述。
3、教师导入:有一位同学就这次比赛写了一篇《拔河》的作文,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来帮他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初读内容,查找缺点。
1、投影出示《拔河》的内容,学生边朗读边找了这篇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2、学生联系自己的拔河体验,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在班上作汇报。
3、指导学生读懂课本上教师的修改意见,比较教师批语和学生的汇报。
4、指导学生读懂课本上教师的修改意见,比较教师批语和学生汇报的异同,进一步明确修改作文的要求。
5、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眉批和总批,及时小结。
三、再读课文,明确写作方法。
1、学生默读全文,本篇作文如何修改诃用铅笔在文中作适当批注。
2、引导学生讨论,同桌各抒己见,小组内组织交流。
3、教师点拔:定好《拔河》这篇作文,除了注意写清拔河前、拔河中、拔河后的具体过程,还要注意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4、学生再次欣赏拔河的录音,重点讨论第5自然段中场面描写的改法。
5、师生共同结:在这篇习作中要侧重写好第一次比赛的场面,不仅要写出场景气氛,还必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具体刻画,做到点面结合,文章才会生动、活泼、感人。
五、学生修改,最后誉清。
1、生作文,力求做成文迅速连贯,一气呵成。
2、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3、教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比较,从中讨论受益。
4、学生自查自改,最后誉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草
- 一件有趣的事
- 游苏州乐园
- 学做蛋炒饭
- 第一次独自睡觉
- 笨汉斯
- 冬瓜
- 这儿真美
- 水中的灾难
- 顽皮捣蛋的我
- 猜猜我是谁
-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 笔壳和笔芯
- 妈妈的爱
-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羊村通
- 烟草企业信息系统集成浅研
- 试论怎样制定有效的企业战略
- 基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探讨
- 建筑施工管理中问题和应对措施探析
- 一类卷烟消费需求特征与影响因素的调研分析
- 浅谈E―Learning环境下非正式学习ぴ谄笠蹬嘌抵械挠τ
- 榆林市沙地樟子松育苗技术研究
- 公路工程变更与计量支付工作的分析
- 现代建筑工程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 试论我国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青海云杉的特征特性及其育苗技术探究
- 浅析建筑钢结构材料检测思路构建
- 简论新农村建设中工程建筑的质量管理
- 花生专用有机肥肥效试验研究初探
- 10《广玉兰》
- 《福尔摩斯的推断》教学设计之一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四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8《古今贤文(真理篇)》
-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之一
- 《习作6》《拔河》教学设计之一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二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三
- 16《杂交水稻之父》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一
- 《赠汪伦》教学设计之六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五
- 9《音乐之都维也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