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14
《挑山工》第二课时学教学设计之一
《挑山工》第二课时学教学设计之一
一、目标:
1、教育: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
2、教养:①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读书能力和质疑能力。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二、重难点: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三、教具:挂图、幻灯、小黑板。
四、准备:家庭作业 (初读第一自然段后,每人画出挑山工登山的路线图)
五、过程:
(一)复习:1、齐读课题。
2、请用段意归并法简单说说全文主要讲什么?
(二)学第三段。
1、教师边指图边感情引入:是的,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2、出示末句,学生默读,抓重点词质疑,教师归纳具有深究性的问题。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①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
②“一直”这个词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③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
3、引出学习上文的思路:
要弄清“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就要联系上文理解好以下三个问题:(小黑板出示三个问题)
a、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
b、从哪儿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c、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游人的前面去了?
(三)学第一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用──划句子。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1)“他们肩上......保持平衡。”作者用简短的语句,形象地描画出挑山工挑着重物上山的样子。(登山姿势的特点)
(2)“他们走的路线......扁担换一次肩。”(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
出示几幅学生画的挑山工登山的路线图分辨对错。依据课文说理由。
2、老师小结:边读文字边想象,动手画图,也是一种理解句子的方法。
3、指名看图说话(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内化语言。
4、引读: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5、从哪儿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指名读第二节,边听边想,交流。
6、过渡:对此,我觉得很奇怪。我的疑团是怎样解开的?课文讲了我和一个挑山工4次相遇,经过了解,终于解开了不解之迷。
(四)学第二段
1、快速默读,我和挑山工在哪4个地方相遇?用()括出。并且找出表现我们和挑山工速度变化的句子,用──划出。
老师小结:这几次相遇,每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超过了挑山工,但结果又总是他走到了前面。
2、那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我们前面去了?这使我感到很惊异,所以走过去跟他交谈,挑山工的哪些话解开了我的疑团,用~~划出。
3、汇报后,请抓住重点词提问题,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讨论、教师点拨)
学生提的问题(“随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为什么一步踩不实不行?“耽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4、教师贴出写有道理的字条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
并指着小结: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五)回头再深究第三段。
1、引入:所以从泰山回来,我就画了这样的一幅画,(指挂图)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2、出示幻灯(文章末句和学生质疑的3个问题)
(1)“它”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指什么?第二个意思指什么?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
(2)教师:作者体会到挑山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奋发向上的精神,受到了教育、感染、启发,所以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让这种精神时时刻刻激励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3)教师小结:边读边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同样是重要的读书方法。
3、“一直”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4、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这样处理起强调作用,强调什么?
5、教师:对,这种精神不但作者需要它,老师同样需要它,同学们更加需要它。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标的。(指着写有道理的字条讲)
6、教师指着“一直、因为我需要它”小结:作者围绕写作目的精心用词造句。
(六)质疑。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试用“耽误、朴素”造句。
3、背诵第五自然段。
板书: 4挑山工
挑山工 游人
沉甸甸 没挑子
路程长 一条道
速度快 落在后面
一个劲儿走 玩玩闹闹
↓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童年
- 记一次主题班会
- 可爱的小金丝熊
- 快乐的星期天
- 续写《妈妈只刷一只鞋》
- 快乐的星期天
- 小狗“多多”
- 我心中的好书
- 一年一度的篮球比赛
- 我们班的“新新人物”
- 看篮球比赛
- 第一次洗红领巾
- 可爱的小乌龟
- 第一次当“邮递员”
- 童年
- 企业职工培训情况调查探讨
- 做好保密工作,重在责任落实
- 浅析太极拳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 如何做好机关车队司机的思想稳定工作
- 如何做好企业工会扶贫帮困工作
- 试论专制独裁政体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的负面影响
- 浅谈科技期刊编辑参加学术会议的心得体会
- 国内古埃及王权与神权关系研究述评
- 浅议乾隆对活佛转世制度的完善
- 谈大众媒体与文学传播的关系
- 论归纳推理结论的相对可信性
- 基层文艺人才的培训与管理
- 语言学视角下的四字格的电视节目名称考察
- 浅谈汉藏民族关系
- 严歌苓小说的电影化叙事探析
-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迷人的张家界》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挑山工》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小音乐家扬科》教学设计示例
- 《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前谈话
-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
- 《跳水》创造性思维训练
- 《夕照》教学设计
- 《鸟的天堂》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