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24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教具学具 鹏博士软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导读”内容,提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了一组新的课文学习,在这组课文中,我们将要学习什么内容,要了解哪些学习方法呢,导读中明确告诉了我们。请一个同学读导读,同学们想导读给我们这组的学习提出了哪些要求。
2、我们首先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是《赤壁之战》。赤壁是在今天湖北省武昌县西赤矶山。据历史记载,东吴的孙权以三万军队打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军队,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学习了课文你就能够知道。
二、检查预习。
1、多媒体显示自制幻灯片,检查生字读音。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3、鹏博士显示问题:赤壁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如何?
4、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赤壁之战的经过,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然后给课文分段。
2、讨论分段。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读后同学评议。
2、“调兵遣将”是什么意思?周瑜为什么要调兵遣将?
3、“隔江相对”怎样理解。请同学说一说。
4、说说这段话讲了什么。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读后同学评议。
2、周瑜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
3、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六、朗读课文一、二段。
七、布置作业 :预习课文第三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
1、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请同学们用自己话说一说。
2、这节课我们要了解周瑜和黄盖是用怎样的计策打好火攻这一仗的?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读后同学评议。
2、火攻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学生默读五、六、七自然段。讨论理解:
(1)文中几次提到“东南风”?为什么要在“东南风很急”的情况下来火攻?
(2)从哪里看出“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而没有准备”?
(3)黄盖是怎样接近曹军的?
(4)请同学根据这些内容用自己话说说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
3、火攻这一仗是怎样进行的?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八、九自然段,着重理解风和火的关系。
4、显示图片,让学生结合画面体会凶猛的火攻场面。
5、火攻这一仗的结局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读课文第十、十一自然段,讨论理解:
(1)“锣鼓震天”是什么意思?“丢盔弃甲”是什么意思、
(2)曹操为什么要逃跑?
四、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周瑜、黄盖是怎样用火攻打败曹军的,请一个同学说说赤壁之战的过程。
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二、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1、启发谈话:要想把事情讲得清楚明白,要按一定的顺序来讲。对于赤壁之战,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呢?
2、赤壁一战的起因是什么?双方是怎样准备的?经过和结果怎样?请同学们拿出笔记本,按这个顺序列出提纲。
三、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在赤壁之战中,东吴以三万军队打败了号称八十万的曹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
这以少胜多的原因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后讨论。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学习巩固生字。
六、布置作业 :预习《飞夺泸定桥》。
板书设计 :
15 赤壁之战
起因 战前准备 经过结果
曹军犯境 妙计歼敌 大获全胜
隔江相对 献计火攻 写信诈降-草船冲寨-火烧战船-乘胜追击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成语大比拼
- 买本子
- 我最喜欢的邮票
- 老家的山
- 去日照
- 蓬莱阁
- 小鸡救小鸭
- 欢庆“六一国际儿童节”
- 拾鸡蛋
- 学做素什锦
- 骑自行车的故事
- 红光照
- 大象的鼻子
- “爬”长城
- 春游,我当组长
- 关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引发的思考
- 关于我国义务教育后分流问题及对策分析
- 试论民国时期职业指导理论著作考述
- 试论心理层面探析中职生的异性交往
- 关于高职Web技术开发类教材编写建议
- 关于高职生网络生活调查的分析与启示
-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会展设计课程改革分析
- 简析人性化教学管理的改革模式
- 试论高校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管理与完善
- 试论高职专业课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生涯发展知识
- 关于中职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 关于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单独招生问题
- 试论交通类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 关于高职《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学创新研究
- 试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理性思考
- 《黄河颂》教学反思
- 教《黄河颂》有感
- 《黄河颂》课堂实录与点评
- 《黄河颂》教学后记
- 《黄河颂》教学实录
- 《黄河颂》教学实录与反思
- 《黄河颂》课堂实录与点评
- 《黄河颂》导语设计
- 以情为帆,读中感悟,步入情境──《黄河颂》教学追忆
- 《黄河颂》课堂实录及点评
- 《黄河颂》课后反思
- 《黄河颂》教学案例
- 《黄河颂》教学实录与点评
- 《黄河颂》教学案例及反思
- 《黄河颂》教学片断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