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登鹳雀楼》非王之涣诗

《登鹳雀楼》非王之涣诗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登鹳雀楼》非王之涣诗

《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篇自宋代以来即误作王之涣诗,据最早著录此诗的《国秀集》,知作者为朱斌,不是王之涣。

唐代有名作《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重楼。”此诗唐人选编的《国秀集》题为“登楼”,据司马光《温公续诗话》、沈括《梦溪笔谈》,知所登者为鹳雀楼,补“鹳雀”二字。雀,通鹊。殷尧藩《和赵相光登鹳鹊楼》诗自注:“楼在河中府,前瞻中条,下瞰黄河。”唐蒲州,开元八年改为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

这首诗长期以来误作王之涣的名作。此诗最早见于《国秀集》,作者为朱斌。《国秀集》成书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芮挺章选录,楼颖作序。书中同时选有芮挺章楼颖两人自己和朱斌王之涣的作品。书中入选作者是按年辈先后排列的。“进士楼颖”排在卷中王维、万齐融之后,崔国辅之前。显然年辈较芮挺章为长,故芮氏请他作序。“处士朱斌”、“进士芮挺章”、“王之涣”在卷下。他们是同时人,其著录应该可信。朱斌诗仅此一首,王之涣录有《凉州词》等三篇。谁诗谁作,两者是清清楚楚的。然宋司马光(1019-1086)《温公续诗话》云:“唐之中时,文章特盛,其姓名湮没不传于世者甚众。如河中府有王之美、畅诸诗。畅诗曰:‘迥临飞鸟上,高谢世人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王诗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二人者,皆当时贤士所不数,如后人擅诗名岂能及之哉!”“白日依山尽”篇作者成了王之美。又,沈括(1031-1095)云:“河中府鹳雀楼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文奂、畅诸三篇能状其景。”诗的作者又成了王文奂。而到《文苑英华》中此诗作者却成了王之涣。《文苑英华》虽始编于北宋太宗时李昉等人,错讹极多,且随意妄改,几经周折,到南宋孝宗时又命周必大等人重新校订,直到宁宗嘉定四年(1204)才刻板问世;上距《国秀集》成书已四百六十年,距司马光、沈括也已一百五六十年。清初修《全唐诗》,此诗同时收入朱斌王之涣名下,诗末句朱诗作“更上一重楼”,王诗作“更上一层楼”。其后沈德潜编《唐诗别裁集》、孙洙选《唐诗三百首》,都把“白日依山尽”篇作为王之涣诗。由于这两部书特别是后者的广泛流传,因此这首诗当作王之涣的名作差不多家喻户晓。这种讹传始于《文苑英华》,强化于《唐诗别裁集》与《唐诗三百首》。以后选本无不以为王之涣诗。时至今日,此诗著作权应据《国秀集》归还朱斌。

朱斌,据《国秀集》作者排列顺序,知为唐玄宗时人,《国秀集》称之为处士。但司马光、沈括等人所记必经亲见目验,司马并录了诗的原文,他们的记录也应该不误,我们可以这样推想,诗为朱斌所作,由有个叫王之美或者叫王文奂的人将诗题写于鹳雀楼上,司马光、沈括等见之因而记录下来。推想不能作为根据,但正确与否,都不影响朱斌的著作权,因《国秀集》的可信性自较晚几百年以后司马光、沈括等人的笔记更为可靠,何况他们谁也没有说是王之涣。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盛夏乘凉
观《哈里波特与密室》后感
我和小金鱼
打折
游白云山
鸟的天堂
沙滩
美妙的大自然
快开学了
秋天的美
向日葵
我和江老师
我最喜欢的水果——橘子
观后感
我的愿望
浅谈中国梦之法治中国
第三者侵害配偶权的法律责任
正确认识婚姻自由 认真对待婚姻生活
《婚姻法解释(三)》中有关房产分割的问题探讨
浅论特别权力关系领域中法律保留原则的适用
论交强险重复投保的法律效力及其赔付规则
论刑讯逼供的危害及对策
论闲散青少年的现状、成因及社会工作介入
浅议嫖宿幼女能否独立成罪
国际商务合同的语言特点和翻译策略
我国行政法律立法语言表述的若干问题浅析
法律文书网上公开背景下行贿人免诉问题探析
论我国夫妻财产约定的变更与撤销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疑难问题分析
企业品牌建设中的商标策略研究
夕阳乎,朝阳乎?——《登鹳鹊楼》释疑
《登鹳雀楼》是哲理诗还是抒情诗?
就《登鹳鹊楼》插图与注释矛盾同人教社商榷
《登鹳雀楼》非王之涣诗
《登鹳雀楼》试释
《登鹳雀楼》说课设计之二
《登鹳雀楼》片断赏析之一
是“鹊”还是“雀”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九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六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八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十一
《登鹳雀楼》说课设计之一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七
《登鹳鹊楼》插图研究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