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教学札记
翻新时间:2022-08-13
《元宵节》教学札记
现象:
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元宵节》一课前,请学生回家搜集元宵节的相关资料,上课时,她请学生展示交流搜集到的信息,发现学生手捧着一张张从网上下载的资料却说不出几句话来,课堂上顿时沉寂了,教师只好信手拿来几张资料开始讲解,效果可想而知。
反思: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许多教师拿到《语文课程标准》看到这段话时,只注意了“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忽视了“公民”这个极为重要的词语。“公民”并不是“儿童”的同义语!要一个六七岁的学生就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确有些为难。可想而知,学生手中大段陌生的文字资料并非他们亲自动手所得,经历学习过程的并不是学生,而是他们的家长,难道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家长?收集检索大量的信息固然重要,但能否以批判性思维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也不容忽视。当然,这些能力都是需要培养的,是逐步形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应该)“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是第三学段(5~6年级)才要求具备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准确地理解课程标准,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低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图片资料对他们来说更容易接受,也更具吸引力。我们不如明确要求:去搜集相关图片,再请教一下家人,听他们讲一讲相关的信息,这样会更具实效性。谨记:搜集资料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我们的课堂不应该成为“资料展示厅”。
摘自《教学总结·小学语文课改的三个误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日全食
- 拖地
- 成功
- 下雪了
- 夜游草头木勺
- 生病
- 作诗
- 冬季长跑比赛
- 顽皮的雨
-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 买菜
- 傍晚
- 开学第一天
- 日照日记
- 新年趣事
- 论民间力量对社区矫正的作用和对策
- 论比特币的属性及其法律规制
- 从犯罪客观方面分析我国环境犯罪立法的缺陷
- 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研究
- 反垄断私人诉讼原告资格探析
- 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审查起诉阶段的完善
- 现代司法能动的完善
-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困境
-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实践与完善
- 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运行模式重构
- 刑事立案监督实践中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 关于新刑事诉讼法下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的思考
- 论主任检察官办案模式
- 高校闲置自行车处理方式的合法性研究
- 关于证券流通属性的法学思考
-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 《元宵节》教学设计
- 《元宵节》教学札记
- 《马莎长大了》教学设计
- 一曲哀婉的乡愁曲──《乡愁》教学设计谈
- 《诗两首》朗读指导
-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1
- 《元宵节》教学设计
- 《元宵节》教学设计
- 《元宵节》课文
- 《我用残损的手掌》语法修辞
- 《诗两首》教学设计
- 《元宵节》其它杂项
- 《元宵节》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