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5
民俗中的土地
土地是我们的生命之愿,没有了土地,就没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我们的祖先自古敬重土地,而且把敬重土地的习惯,留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1、潮汕风俗──潮汕人设置并祭祀土地神十分盛行,遍及城乡每个角落:
潮汕人设置土地神位或庙宇有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永久性的为居民住宅、商店、工厂、车间、作坊等,设立“地主神位”,安放在厅堂或厨房里地下的适当地方。每月农历初二、十六两天定期举行拜祭,俗称“牙祭”。祭品不拘一格,有饭、菜、鱼肉蛋类、水果、饼食等,凡可吃的东西都可作祭品。祭拜时香炉里要插下五支点燃的香,意即为东、西、南、北、中五方的五土神,祭毕要焚化五份纸锭。
街头巷尾与各乡村大多还有建庙宇祀土地神的,称为“福德祠”。庙里大体都立有土地公与土地妈偶像,供人们朝拜。
安葬死人建造坟墓的山地上,也要在每座坟墓同向左侧置“土地之神”或“福神”,勒石竖牌,像配置一座小坟一样。这种土地神只在每年清明或冬至上坟扫墓时拜祭一次。
临时性的为营造新居、工场等建筑物以及修缮必须动土时,不论规模大小,在动工之前,都必须由建筑工人设置土地神位,用五副纸锭、五支没点燃的香一并夹在一段竹杆之中,作为土地神位的标志,进行祭拜,工程完成之日还要备办牲礼谢土地神。
2、甘肃的民间社火表演:
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民间的自演自娱活动。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使祭把社火的仪式逐渐增加了娱人的成分,成为规模盛大,内容繁富的民间娱乐活动。
正月十二(3月1日),甘肃天水各个乡镇的社火走上街头,社火经过之处,爆竹声声,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气氛热烈。在羲皇故里天水,起源于我国上古祭祀活动社火最具表现力的是“高台”。“高台”由经验丰富的民间艺人建造,即在汽车或拖拉机上,使用钢筋,布料,彩纸等材料做出各种造型,如假山,树木,动物等,然后按其内容把幼童装扮成故事中的人物,固定在高台之上,少则1人,多者10余人,高可数丈。每个高台均有故事主题,多取材于秦腔戏曲故事,如常见的故事情节有三打白骨精、二郎救母等。“高台”社火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发试卷
- 民歌之晚
- 雨声
- 元宵节
- 大海醒了
- 下雪了
- 过生日
- 小松鼠
- 音乐课上的风波
- 我家的小金鱼
- 书桌写信送给你
- 雪
- 丰收的季节
- 让人有爱有恨的雨
- 我想长大
- 企业核心人才激励管理
- 浅谈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规范管理
- 关于企业文化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 企业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措施分析
- 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研究
- 浅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管理
- 浅析酒店新进员工培训的问题与策略
- 如何做才能让基层管理者更加优秀
- 浅析政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
- FTA建立对中国双边FDI的影响分析
- 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研究
- 浅析保险公司与4S店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及相关对
- 股票市场赚钱效应的实证分析
- 员工培训的有效实施策略研究
- 兰州市民投资意向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 《孔乙己》的思想深度和悲剧力量
- 土地公的故事
- 《变色龙》续写
- 《孔乙己》课本剧
- 《孔乙己》人物描写
- 《孔乙己》写作背景
- 《外国诗两首》课文背景知识
- 民俗中的土地
- 《孔乙己》主题思想
-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 《蒲柳人家》主题思想
- 《蒲柳人家》教学案例
- 《外国诗两首》问题探究
- 《孔乙己》环境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