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26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感受幸福。
2.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3.学会抒情。
教学过程:
一、话题探讨:
1.美是什么?美是拂面的春风,美是七色的彩虹;美是优雅的体态,美是动人的声音;美是勃勃生机,美是高尚品德……美无处不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美呢?2.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吗?你发现过生活中那些被人忽略的美吗?如果发现了,说出来与我们分享。
二、学习抒情
1.什么是抒情所谓抒情,顾名思义,就是抒发感情。我们写文章,总要表情达意,其中有着作者的主观爱憎。抒发和表露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抒情。
2.如何抒情
(1)情要真实。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要动人,首先得真实。虚假的感情不仅不能动人,反而令人反感,甚至厌恶。
(2)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A.看看教材中的几段文章。B.再看看这些文章选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故都的秋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狐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囚绿记抒情根据文章内容的不同、自身性格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或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但抒情一般都和记叙、描写、议论结合起来用。记叙是抒发感情的依托。在描写中,特别是细腻的心理描写,对表达感情有着直接的功效;而适当的议论,能使所抒之情得到升华。
(3)适当掌握表达技巧适当的表达技巧,无疑能对文章感情起强化作用。关键语句的反复咏叹,可以使感情表达逐层加深,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恰当的对比能使感情表达更鲜明。形象的比喻能使无形无质的感情更容易被人理解。
三、写作练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渔家傲观日食
- 天山行
- 站在南京城门口
- 红楼十二钗
- 写给回忆的诗
- 破阵子
- 栖居的诗心
- 踏莎行
- 《伤》
- 冰心作文奖诗歌
- 《伤》
- 请给我一缕阳光
- 无视
- 《伤》
- 齐捷阳连体诗歌集
- 面貌伦理与情景化道德教育
- 从冯友兰论孔子看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问题
- 论文化空间视界下的黄梅戏传承与保护
- 基于“比德”视阈下的古代松柏君子人格象征考论
- 网购体验质量对消费者行为意愿的影响机制
- 论陈望衡环境美学体系的内在逻辑
- 中国海陆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动态
- 从儒家到儒教
- 论法院对权利公平原则的实施
- 现代社会“摩西”的困惑
- 都市文学镜像中的都市异化与主体重建
- 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制度完善研究
- 经济学视角下民间艺术一般产业化发展研究
- 推进农民集中居住与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
- 安徽灵璧马家皮影戏考述
- 《不用嗓子的歌手》设计思路指导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 《动物过冬》综合资料
- 《一封奇怪的信》教学设计
-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 《不用嗓子的歌手》教学反思
-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 《不用嗓子的歌手》教学设计之二
-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 《动物过冬》综合资料之二
- 《不用嗓子的歌手》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不用嗓子的歌手》教学设计之一
- 《不用嗓子的歌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不用嗓子的歌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故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