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5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因文而异巧施教法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因文而异巧施教法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真实具体地记述了1976年1月11日首都人民聚集长安街向周总理告别的感人情景。其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具体讲了灵车到来之时,人们眼望灵车想念总理的悲痛场面。教学中我根据这两段课文内容的特点,或紧扣关键词,或巧设练习题,对学生进行引导,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紧扣“不约而同”这一关键词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在学生自读完这一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出示“不约而同”,指导学生理解它的意思。(没有约定而行动一致)
2、课文里讲哪些人没有约定而行动一致?(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选取的人物很有代表性,老人、青年、小孩,其实他们就代表了全国人民)
3、他们的哪些行为一致呢?(引导学生找出“站直”、“摘下”、“望着”等动词,体会人们对总理的哀悼之情)
4、他们的行动一致到什么程度?(重点理解“好象有谁在无声地指挥”)
5、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们对总理的爱戴、哀悼之情)
6、指导学生带着对总理的爱戴及失去总理后悲痛的心情读这一段内容。
这样,抓住关键词,牵一“词”而动全“段”,步步深入,环环紧扣,避免了提许多琐碎的问题,教学效果很好。
抓住“想”字,巧设练习,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用引读法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人们眼望灵车时所想到的。
师: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生接……)
师:陪着毛主席——(生接……)
师: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生接……)
师:看到他——(生接……)
师:然而今天——(生接……)
2、人们想到了这些,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
出示练习:
我想到了_______。(联系学过的课文《温暖》)
我想到了_______。(联系学过的课文《周总理的睡衣》)
我想到了_______。(联系学过的课文《难忘的泼水节》)
这样设计,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有关写周总理的课文进行发散性思维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组织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而且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升华,从而更好地体会到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开心捕鼠记
- “热”不息的篮球
- 那一弯月
- 跳长绳
- 钱是个好东西吗
- 校园里的“战争”
- 抓泥鳅比赛
- 地球,我党我们共同的家园
- 记一件难忘的事
- 爸爸减肥
- 鲜花赠予老师
- 北京游记
- 妈妈!我长大了
- 记一次野炊
- 足迹
- 试论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 试论铁路工程试验检测管理重点
- 受老空积水威胁工作面的水害治理研究与应用
- 试述物资管理及采购成本控制
- 试析变电运行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
- 试论园林景观施工技术与管理措施
- 试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试述建筑给排水及采暖施工中常见问题
- 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与管理分析
- 试论如何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管控
- 试析铁路路基填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试述铁路桥梁高墩施工技术
- 试述房屋建筑施工的现场质量管理
- 试述常见电气线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 试述道路桥梁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 《插秧》教学设计
- 《插秧》教学实录
- 《插秧》教学设计
- 《插秧》教学札记
- 《老树的故事》片断赏析
- 《插秧》片断赏析
- 《插秧》教学设计
- 《插秧》教学札记
- 《老树的故事》教学设计
- 《插秧》片断赏析
- 《老树的故事》片断赏析
- 《插秧》课文
- 《插秧》片断赏析
- 《插秧》教学设计
- 《老树的故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