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4
《跳水》创造性思维训练
《跳水》创造性思维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已开始重视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但是这种训练应该与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起来,要有助于学生去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而不是不加分析地认为学生想得越多越好。
例如,在教《跳水》时,有的教师要学生去想象猴子抢去孩子的帽子后,孩子会怎么想?这就没有必要。表面看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但这种思维的开展并不是这堂课的重点所在,不搞这个训练也影响不了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因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不在前面部分,而在课文的最后两节,主要想说明船长的当机立断、沉着果敢。我们要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就应该围绕这个教学重点进行。
我们不妨这样设计课堂教学:当讲到孩子因追猴子而误上横木、面临险境时,教师不要马上揭示下文,去讲读船长的出现,而可以引导学生对照插图,进行想象:谁能想出什么办法把那孩子救下来吗?学生会想出许多可能的或不大可能的解救办法来。这无疑是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一种方式。接着,通过讨论,去排除那些不合理或不可能的解救办法后,“船长强逼儿子跳水”这一办法才显出其唯一可行性来。这是思维的集中,从而进一步理解了船长的果敢精神。
这时,还可继续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孩子千钧一发之际,其他人束手无策,船长却这样沉着,能想出“跳水”的办法来呢?学生各抒己见,就能进一步认识到这个船长是远洋轮船的船长,而远洋轮船在航行中是会遇到各种风险的,船长具有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经验,所以能临危不乱,当机立断。同时,他所以想出“跳水”这个办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冒险之举,他也知道“跳水”可能会使孩子受伤甚至死亡,但他只能这样做了。实际上这样的分析,就使学生的认识深化了一步,思维得到了发展,使他们初步意识到船长身上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如果这时有学生能提出质疑:“万一那孩子在船长命令发出后还没有跳水,船长会不会真的开枪?他该怎么办?”那就更好了,说明学生的思维有了变通性,这正是我们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所要求的,而这种训练是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纸飞机
- 爱与爱,心连心
- 温暖的笑容
- 读《鲁宾逊漂流记》有感
- 忆
- 眼睛的自述
- 摩天轮
- 倾听一种声音
- 怀旧·友谊
- 考试
- 愉快的课余生活
- 心灵的距离
-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 妈妈不在的日子
- 不放弃胶囊
- 高通被罚60.88亿元释放什么信号
- 基于优先股改善国有上市公司治理
- 基于3D打印技术的家居装饰品市场推广
- 企业经营管理的成功之道
- 产业集聚区社会风险表征与控制
- 企业文化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 经济动态与企业综合信息
- 仪征化纤资产重组的原因、展望与风险
- 保险网络营销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 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相关问题探讨
- 构建和谐企业促进社会发展
-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
- 内部审计增值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 八家央企普遍存在“吃里扒外”“损工肥私”
- 1、 咏 梅
- 安徒生与《卖火柴的小女孩》
- 积累·运用四
- 4、为人民服务
-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 景阳冈 2
- 积累·运用
- 2、十六年前的回忆
- 5、延安,我把你追寻
- 3、 灯 光
- 1、 咏 梅
-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 梅花魂 2
- 《卜算子 咏梅》教案设计与说明
- 景阳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