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9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引导、点拨。
(二)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讨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疑点
结尾句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
通过阅读、质疑、解疑来解决重、难点;教师点拨疑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导入 新课,组织学生自读及讨论,在学生交流中点拨、评价、布置作业 。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课文。
2.课上自读、提问、讨论、交流。
3.课下阅读相关篇目。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板书:14 理想的风筝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再读探究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
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扩展
1.通读全文,或听范读录音。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3.写法上的启示。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开心捕鼠记
- 爸爸减肥
- 校园里的“战争”
- 抓泥鳅比赛
- 钱是个好东西吗
- 那一弯月
- 妈妈!我长大了
- 跳长绳
- 北京游记
- 记一件难忘的事
- 记一次野炊
- “热”不息的篮球
- 足迹
- 鲜花赠予老师
- 地球,我党我们共同的家园
- 试论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
- 水工建筑质量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 试论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水库工程施工中液压抓斗法混凝土防渗墙技术要点研究
- 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式探讨
- 数据挖掘在企业财务核算中的运用
- 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过程及工程质量控制
- 竖井刚性支护时机与围岩稳定性关系的探讨
- 试述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典型问题及对策研究
- 水工环地质勘查研究问题及防治对策
- 输配电及其用电工程自动化在石化企业应用综述
-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之我见
-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探讨
- 数字丹东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实践与应用
- 《老树的故事》教学札记
- 《一粒种子》教材理解
- 《一粒种子》教材理解
- 《老树的故事》教学设计
- 《一粒种子》教学实录
- 《一粒种子》其它杂项
- 《老树的故事》其它杂项
- 《一粒种子》教学札记
- 《一粒种子》说课设计
- 《一粒种子》教学实录
- 《老树的故事》教学札记
- 《一粒种子》教学设计
- 《一粒种子》教学札记
- 《老树的故事》教学札记
- 《一粒种子》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