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0
游园不值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游园不值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5个生字。
2.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重点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重点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
赏析《游园不值》中“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写法,以小见大,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我们今天学习三首描写春夏不同景色的诗。板书课题 :《游园不值》《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检查预习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三首古诗。(读出诗的节奏,读准确)
注意这些字的读音:屐齿 扣 潋滟 亦 抹
3.简要交流三首古诗的作者资料。
(三)指导学习《游园不值》
1.指名读课文。(读准、读熟)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划出不理解的问题。
3.在小组里讨论,解决质疑。
4.交流:按小组向全班汇报,学生自由更正自由补充,教师适时点拨:看图(或出示相应的课件)展开想象,说一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春天美好风光的赞美和喜爱)
5.反复吟诵。(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背诵古诗。
提问:诗人向我们描述园子里的景象了吗?为什么?
让学生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体会着画龙点睛之笔,这比那一览无余、面面俱到描写春天景象,不知要高妙多少倍。因而能发挥读者的形象,使诗句委婉含蓄,耐人咀嚼。
6.开拓联想,激发创作。
我们已经充分感悟古诗所描述的意境的了,同学们愿意把它画下来吗?
学生绘画,自由创作。
(四)作业
你还能背一背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比较《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同一景物的不同描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背诵描写春天的诗《游园不值》,今天我们学习描写夏天景色的诗。板书课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回忆学法
谁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第一首诗的?
小结板书:
1.结合注释自读自悟(什么景象?)
2.质疑、讨论和交流
3.反复吟诵,
4.看图想象,绘画创作。
(三)学习新课
1.我们已有了学诗的经验,下面请同学们自学后两首诗。
出示自学提示:
(1)同是描写夏天的景色,苏轼笔下的夏天和杨万里笔下的夏天一样吗?请你从内容和写法上比较着来阅读。(在诗中画批)
(2)观察图画(或播放课件)想一想诗人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
3.在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先叙后议,写西湖晴雨天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先议后叙,写了满湖荷花荷叶;但都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
4.朗读诗句,展开想象。(教师可播放课件,学生吟诵)
5.指名吟诵,背诵。
(四)激情创作
请同学们任选一首你喜欢的描写夏天的诗,把诗中的景象画下来。
(五)作业
1.默写三首古诗。
2.完成自己创作的画。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那个深夜
- 我的小秘密
- 黑色的星期天
- 我的课余生活
- 我得到了关心
- 放学路上的快乐
- 妈妈,宝贝在呼唤您
- 爱祖国.爱家乡
- 我最爱的喜羊羊
- 读《神秘岛》有感
- 最难忘的……
- 童年趣事
- 妈妈,谢谢您!
- 最关心我的人
- 关注甲型h1n1流感
- 大型国有企业诉讼管理工作浅析
- 浅议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配置对策研究
- 网络商务信息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 职业院校中学生礼仪教育重要性
- 论国际贸易中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
- 探讨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 浅析世界先进工程公司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
- 电子商务对旅游服务贸易影响研究及策略探讨
- 社会化电子商务背景下团购网在线信用评价模型研究
-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
- 非法避税审计刍议
- 新疆社会组织内部建设情况研究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几点随思与总结
- 基于汽车文化进高校的价值分析
- 商用汉英语言文化研究
- 《琵琶行》词语解释
-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之一
- 《琵琶行》写作背景
- 《李商隐诗两首-马嵬》教学设计之二
- 《李商隐诗两首-马嵬》教学设计之一
- 《寡人之于国也》内容提要
- 《寡人之于国也》词语古今异义
-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教学设计之二
- 《寡人之于国也》写作背景
- 《琵琶行》课文导读
-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背景知识
-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之二
-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教学设计之三
- 《寡人之于国也》词类活用
- 《琵琶行》诵读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