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7
19白杨
19白杨
一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路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服从祖国需要,为建设边疆作贡献的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边疆的心愿.
二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高尚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习生字,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有关句子.
难点:练习概括中心.
四 教学构想:
用抓共同点的办法,找出白杨和边疆建设者之间的共同之处,体会象爸爸那样的边疆建设者的高贵品质。
五 教学内容:教学全文。
六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1 白杨是一种植物,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2 课文仅仅是写这些植物吗?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找出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纠正发音。
3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4简介时代背景
(三)直奔重点,了解白杨特点。
1默读课文,找出爸爸介绍白杨的话画下来。
2指读。
3(出示爸爸说的三句话)思考:每一句话各说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1)理解“从来”的意思,体会白杨的第一个特点。联系前文,哪些语句也写出了这个特点?(看录像体会白杨高大的特点。)
(2)指读第二句,这里的“哪儿”到底指哪些地方?这又体现白杨的什么特点?
本文的白杨生长在哪儿?读文,大戈壁到底什么样?(看录像理解“茫茫、浑黄一体”
(3)指读第三句,想:两个“不管”之后列举的是什么?(看录像体会白杨不怕自然灾害的特点。)这又体现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4教师范读,练习朗读,指名读。
(四)深入理解爸爸的话,认识边疆建设者的精神。
1指读第15---17自然段,想: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2理解“表白”的意思。爸爸表白的心愿孩子们能完全理解吗?
3用引读法说出孩子们只知道什么,
4根据这些只知道推想孩子们不知道的是什么
5(出示录像)你们想不想知道经过象爸爸妈妈这样建设者的建设现在的新疆是什么样?
6新疆现在怎样?填空;
在茫茫戈壁滩中屹立着( )的白杨。
7自由朗读第十七自然段,想想在去新疆的路上,孩子们又多了点什么知识?(齐读)
8“这儿”指哪儿?
填空:
(1)大戈壁需要( ),白杨就在这儿生根了。
(2)新疆需要( ),建设者就在这儿生根了。
9爸爸介绍白杨树只是在赞美白杨吗?还赞美了谁?
为什么爸爸在介绍白杨时微笑消失了,脸色变的严肃起来?
10爸爸在表白自己什么样的心愿?
感情朗读。
(五)学习18自然段。
1齐读,“沉思”什么意思?爸爸会想什么?前文中爸爸也曾陷入沉思,他会想什么?
2为什么爸爸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出示投影,提问:
“大白杨”指谁?“几棵小树”指谁?“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说明什么?
3感情朗读。
(六)总结:
1本文题目是“白杨”,但文章没有写白杨这种植物的生长过程,而是借白杨赞扬了边疆建设者,白杨与边疆建设者有什么相同之处?
2这种借写白杨这种物来赞美建设者这种人的写法叫做借物喻人。
七作业 :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八板书设计 :
19 白杨
直、高、
白扬 生命力强
不怕自然灾害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眼中的世界遗产大会
- 双重性格的爸爸
- 假如我是发明家
- 珍惜、爱护水资源
- 可爱的小当家
- 购物
- 小鬼当家
- 龙的子孙
- 拾落叶
- 我的小发明
- 在“五.一”长假中
- 还是井底好
- 第一次演课本剧
- 包馄饨
- 难忘的植树节
- 国家赔偿法的演变及意义
- 法律工作者在民间借贷工作中的重点
- 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思考
- 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对接的地方政策比较与完善
- 浅议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
- 当代女性犯罪问题浅谈
- 疲劳审讯的法律界定及其应对措施
- 气候剧变下南非的应对策略
- 大学生创业支持法律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 行政处罚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研究
- 论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的特征、原因及对策
- 少数民族地区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研究
- 从道德与法律关系谈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构建
- 关于解决暴力伤医事件的对策
- 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分析和对策研究
- 《纪念》教案之一
- 《车的世界》教案之五
- 《特别的作业》教案之三
- 《燕子妈妈笑了》教案之二
- 《车的世界》教案之三
- 《车的世界》教案之四
- 《特别的作业》说课设计
- 《车的世界》教案之二
- 《燕子妈妈笑了》教案之一
- 《冬冬读课文》教案之二
- 《燕子妈妈笑了》教案之三
- 《燕子妈妈笑了》课堂教学实录之二
- 《车的世界》教案之一
- 《燕子妈妈笑了》教案之四
- 《纪念》第一课教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