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5
《跳水》创造性思维训练
《跳水》创造性思维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已开始重视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但是这种训练应该与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起来,要有助于学生去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而不是不加分析地认为学生想得越多越好。
例如,在教《跳水》时,有的教师要学生去想象猴子抢去孩子的帽子后,孩子会怎么想?这就没有必要。表面看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但这种思维的开展并不是这堂课的重点所在,不搞这个训练也影响不了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因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不在前面部分,而在课文的最后两节,主要想说明船长的当机立断、沉着果敢。我们要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就应该围绕这个教学重点进行。
我们不妨这样设计课堂教学:当讲到孩子因追猴子而误上横木、面临险境时,教师不要马上揭示下文,去讲读船长的出现,而可以引导学生对照插图,进行想象:谁能想出什么办法把那孩子救下来吗?学生会想出许多可能的或不大可能的解救办法来。这无疑是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一种方式。接着,通过讨论,去排除那些不合理或不可能的解救办法后,“船长强逼儿子跳水”这一办法才显出其唯一可行性来。这是思维的集中,从而进一步理解了船长的果敢精神。
这时,还可继续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孩子千钧一发之际,其他人束手无策,船长却这样沉着,能想出“跳水”的办法来呢?学生各抒己见,就能进一步认识到这个船长是远洋轮船的船长,而远洋轮船在航行中是会遇到各种风险的,船长具有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经验,所以能临危不乱,当机立断。同时,他所以想出“跳水”这个办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冒险之举,他也知道“跳水”可能会使孩子受伤甚至死亡,但他只能这样做了。实际上这样的分析,就使学生的认识深化了一步,思维得到了发展,使他们初步意识到船长身上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如果这时有学生能提出质疑:“万一那孩子在船长命令发出后还没有跳水,船长会不会真的开枪?他该怎么办?”那就更好了,说明学生的思维有了变通性,这正是我们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所要求的,而这种训练是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友谊
- 天下慈母心
- 那一刻,我很惭愧
- 告别童年
- 学会爱吧
- 深山秋色
- 寂寞很吵我很安静
- 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
- 还我蓝天
- 最后的相聚
- 挑战困难
- 人生需要学会欣赏
- 用心看世界
- 阿鹅让我感动
- 遗失的大海
- 贴近大地的“草根写作”
- 忧郁的地球 (生态组诗)
- 半世飘零半世殇
- 通假现象的再界定
- 阿诗玛的传说
- 当代中国认知美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 防范“倒奶杀牛” 各国有高招
- 汲古铸今书意浓
- 声乐鉴赏的表现和声乐歌唱欣赏的内涵
- 视觉记录城市
- 我为什么不买房
- 我心空的星(长篇自传节选)
- 保安队长的蓝眼睛
- 湖南传统合院式建筑的美学初探
- 广州――与你擦肩而过
-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同步检测题及答案
- 初二语文《清塘荷韵》学案
-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美猴王》同步练习及答案
-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山中避雨》同步练习及答案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忆读书》同步练习及答案
-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同步练习
-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懒惰的智慧》同步练习
-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各课同步练习及答案汇总(全册)
-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心声》同步练习及答案
-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及答案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同步练习及答案
-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同步练习
- 八年级语文上册生字、词语、古诗检测题
-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风筝》同步练习及答案
-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