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2
《鼎湖山听泉》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鼎湖山听泉》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背诵第四自然段;
2、能联系课文,借助朗诵理解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背诵第四自然段。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
一、直接揭题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鼎湖山听泉》,读题。
二、复习回顾
上节课,我们已经随作者披着薄雾,踏着泉水,来到了岭南古刹庆云寺,一路上,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鼎湖山的清泉,大家一定还记得,刚过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不绝于耳,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这是描绘的白天的泉声,那么,入夜之后,泉声又是怎样的呢?
三、学习第四段
1、自由轻声读第四自然段
2、指导读第一句
(1)课件出示第一句
(2)“万籁俱寂”是什么意思?读出那种意境。
(3)如果我们是客人,那么鼎湖山就是主人,他不仅慷慨地捧出他那动人的声音,还一直把它传送到耳边,多热情,多好客啊,读出来。
3、指导读第二句
(1)出示第二句
(2)这么美妙的泉声,只用耳朵听是不够的,所以作者说要用心细细地聆听、辩识、品味!
(3)指导读
4、指导读第三句
(1)、过渡:
作者是怎样用心去聆听、辩识、品味的呢?让我们设身乍的想一下,此时山中万籁俱寂,唯有泉声不断,作者一边躺在床上,一边在心里不停地赞叹,读第三句,用(出示)“啊,这是 的声音,多像 一样 啊!”哪种泉声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就说哪一种。
(2)、自由练说。
(3)、指名回答。
(4)、放泉声录音,指导朗读。
相机板书:轻柔 厚重回响
清脆 雄浑磅礴
(5)、指导背诵。
5、指导读第四句
(1)、过渡: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那清亮的泉水,听到了那悦耳的泉声,又仿佛在欣赏一曲欢快活泼的响乐。
(2)出示句子。
(3)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鼎湖山因为有了清泉,所以 。
2、同座互说
3、指名回答。
4、齐读最后一节。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噩梦“网瘾”
- 朋友·伞
- 文具盒里的争吵
- 心愿
- 岩石与珍珠——责任
- 含羞草
- 美丽的菊花
- 祖国发展我成长
- 《天使的翅膀》读后感
- 我与画画
- 母亲的爱
- 永远的五(1)班
- 疯狂的玻璃球
- 天净沙·秋思
- 家乡变了
- 突破,从这里起步
- 有性情的家具多知音
- 陈园红木 见证东兴红木产业二十年
- 不吆喝的买卖
- 黄小霞 从越南姑娘到红木实业家
- 嫦娥奔月 红木飞天
- 坤宇 兄妹唱响水木歌
- 东兴红木“弯道超车”
- 沿着红路走边城
- 红木企业民间借贷需防6大风险
- 《国木金丝楠》专号出版侧记
- 东兴红木变奏曲
- 寻找金牌“店商”
- 民间借贷惹火上身
- 东兴:海陆边关一明珠
- 19卖火柴的小女孩
- 十六年前的回忆
- 《争论的故事》的争论
- 《詹天佑》教案第二课时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通情入境 兴趣盎然——《詹天佑》教学片断
- 延安,我把你追寻
- 《林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法指导
-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
- 语文活动教案——对联趣谈
- 景阳冈
- 两小儿辩日
- 《林海》谈课设计
- 《2008,北京》教学设计